捧一颗爱心给孩子

时间:2022-08-19 08:11:09

捧一颗爱心给孩子

〔关键词〕 教师;爱心;宽容;理解;欣赏;着手细节;顾全大局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32—01

爱需要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宽容能化解矛盾,宽容能使师生、生生间感情更加深厚,使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面对数学教学,计算是重中之重,从计算中可以培养孩子细心的好习惯。那天同样的十道计算题,却还有人更正3次,依旧出现错误。我开始怀疑学生的态度,可转念一想,瞬间又使自己的火焰低了下来。我索性拿出《爱的教育》,读母亲给安利柯的信,“学习对你来说是件辛苦的事,告诉你:假如你不去上学,那生活将多么乏味和无聊,不出一星期,你就会忍受不了寂寞和无聊,你会不停地恳求我们把你送回学校!安利柯,你想想,当你早晨出门上学的时候,我们城市有三万名学生和你一样去上课,同时,这个世界会有几千万学生也正在上学。他们有的走过宁静的乡间小路,有的穿过喧闹的市区,有的趟过过膝的河水,有的乘舟渡河,有的翻山越岭,或者在骄阳的暴晒下,或者在瓢泼大雨中……”读完,我平静地告诉学生:“孩子,学习是你们的天职,既然我们辛苦地做了,为何不努力一下,让自己做得更好一点呢?同样是计算题,与其三番五次地更正,何不一次用心把它做好呢?”说完后,学生们都埋下头认真做起题来。

爱需要换位理解

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是一个多面人。有时是师长,有时是父母,有时是兄妹,有时是朋友。记得有次上课没几分钟,突然有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上厕所!”我笑着说:“快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给他们讲纪律吗?不能。因为孩子最需要的是关心和理解。我们要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去看待、思考孩子们的言行,给学生以关爱。在母亲节、父亲节时,要求孩子们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说出自己对他们的爱。告诉孩子们,父母也需要来自儿女的理解和爱,哪怕一点点,他们都很满足!同时,也要让孩子们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时表达自己的祝福。让他们理解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感受到爱,只有换位思考,才会得到爱。

爱需要欣赏

人们有欣赏的眼睛,才会发现世界的美丽。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美丽,没有欣赏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需要我们有一双欣赏的眼睛。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学校让各班组织活动,正常学习时没有时间排练节目,可节日那天,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吃惊:几个平时看似腼腆的女孩子,那天竟然表演了舞蹈。那用心的排练,让我突然想到,孩子身上,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侧面。我们不能埋没眼下的孩子们,因为他们有各自的闪光点。我也经常要求自己,去欣赏孩子,同时也告诫自己,我要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欣赏他们的方方面面。

爱需要着手细节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细微处做起,从小事中撒播爱的种子,博得学生的认可、信赖和尊重。平日里老师最在乎的可能就是成绩,也许后进生最不敢面对的也是自己的成绩。作为老师,何不换个角度,在考前多些鼓励,考试后即使成绩进步不明显,也找出一点闪光点,给予肯定。只要被肯定了,他们就会以此为动力,不懈地努力。班里有一名女孩,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平时数学作业一直拖欠,那天数学测试不及格,按照惯例,大家需要拿回试卷,让家长签字的。可当我看到试卷上稚嫩的笔迹,就笑着问她:“谁给你签的字?”“我姐姐。”我本来应该生气地问她,你的家长呢?为何姐姐签字?可沉思了片刻我说:“我认识你姐姐,我们好像是亲戚啊!”然后我平静地走开了。后来我默默关注她,有时也让她上黑板做题,慢慢地她的家庭作业也不再拖欠。有一次下午放学回家,她竟然打电话问我家庭作业,我感到很意外。很多时候,作为老师,只有慢慢“蹲下来”,才能听见花儿的声音,才能看到花儿的艳丽,才能嗅到花儿的芬芳。

爱需要顾全大局

有爱的孩子,能以大局为重,能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记得那天带着孩子们搞卫生大扫除,已经快上课了,本想急急忙忙地带学生上课,谁料,扫完我们的区域,还有邻班的区域未打扫,有一名学生虽已满头大汗,依旧在卖力地继续扫,班长说:“那不是咱们班的!”他却说:“反正是学校的环境,如果不打扫,会影响咱们学校的整体形象。”简单的对话,让我感触颇深。都是孩子,想法不同,做事的出发点就不同,所体现在行动上的更是大不一样。平日里,随手乱扔垃圾、说脏话等等小事,如果不改正,都是有损班级形象、有损学校形象的表现。那天上课后我用一节课时间,让大家从生活中的小事讨论什么是全局意识,号召全班学生向这名同学学习,从关心集体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们热爱集体的意识。

爱的方式千千万,我选择在三尺讲台播撒种子,爱的表达千千万,我选择默默地身体力行。因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感受到爱,只有付出爱的人,才会收获到爱,也只有收获到爱的人才会去回报爱。

上一篇: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