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潮品 从电影走入生活

时间:2022-08-19 06:54:38

10大潮品 从电影走入生活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除了丰富复杂的剧情外,电影中的时尚装扮向来会受到潮人达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些在电影中崭露头角的时髦元素不仅为剧情铺垫,更从侧面领衔时尚风潮。我们在这里精心挑选了10部评分较高的电影,

让那些高高在上的银幕时尚走入你的现实生活。

Top10

钟形帽

代表影片:《色・戒》

豆瓣评分:7.9

时髦指数:

虽然电影《色・戒》在剧情上评价各异,但汤唯在剧中复古的旗袍装扮简直美翻了,尤其是一顶顶质感极佳的钟形帽绝对成为引领时尚的重要元素。钟形帽(Clochehat)诞生于1908年,是由法国设计师钟卡罗琳・瑞邦(CarolineReboux)发明的,直到1920年代至1933年间才开始在美国流行开来。早年的钟形帽多选毛呢面料为主,带有浓厚的复古气息,同时又充满艺术情调。随着年展,如今也有一些薄面料钟形帽以迎合夏日时尚风潮。作为秋日时尚的重要配饰元素,帽子一直百搭又最出效果,无论搭配裙装或者干练的裤装,都能呈现出不同风情。

Top9

太阳镜

代表影片:《相助》

豆瓣评分:8.8

时髦指数:

2011年上映的电影《相助》讲述了上世纪60年生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在时装圈可谓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个时期,褪去二战后的阴影,时装更讲求廓形,同时反传统运动的兴起让人们更加追求自我的展示。因此,太阳镜、热裤、夸张配饰等一系列强调自我风格的配饰应运而生。夸张的太阳镜造型不仅符合这个年代的特性,同时也能起到修饰脸部线条的作用,茶色、暗黑色等镜片颜色也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色彩。把视线拉回到当下,太阳镜可谓是潮人们人手必备的重要配饰,即便逃离了炎热的夏日,深秋也是一个秀太阳镜最好的季节。夸张的设计不仅能为你凹造型,越来越个性化的定制款式为追求独一无二的你提供了绝佳的选择。

Top8

纯色衬衫

代表影片:《蓝色茉莉》

豆瓣评分:7.8

时髦指数:

由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主演的《蓝色茉莉》一上映就话题不断,有人说凯特在戏中穿着的套装最有范儿。在我看来,除了套装出彩外,纯色衬衫也加分不少。作为女人衣橱中最重要的单品之一,衬衫能轻松演绎出两种完全相反的格调。搭配修身西裤能为你呈现出职业干练的一面,而搭配休闲仔裤或裙装亦为你轻松营造文艺清新的姿态。虽然印花衬衫在这两年成为时尚先锋,但经典又百搭的纯色衬衫在时尚圈的地位依旧并不衰退,尤其是白色、浅灰、薄荷色等颜色绝对是必备款式。

Top7

夸张项链

代表影片《摩纳哥王妃》

豆瓣评分:6.8

时髦指数:

虽然由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饰演的Grace Kelly褒贬不一,但剧中美轮美奂的服装和令人炫目的夸张珠宝还是成为了电影一大亮点。为了还原真实的格蕾丝王妃,剧中大部分珠宝可都是真金白银,甚至连卡地亚古董珠宝都被请出场,力求表现出最完美的细节。在生活中,佩戴如此高配置的珠宝出街并不现实,但你完全可以通过巧妙搭配装饰达到令你满意的效果。你可以选择个性又文艺的设计师系列珠宝,或者采用叠加、混搭的搭配方式,在材质上,合金、塑料、毛呢等越来越通俗却个性的材质成为主打。

Top6

破洞牛仔

代表影片:《再次出发》

豆瓣评分:8.5

时髦指数:

起初,最先被这部电影吸引的是完美的音乐,里面的那首《Lost Stars》好听到哭。而后通过电影你会发现女主的装扮也是那么舒服自然,尤其是破洞仔裤的选择和整部电影极度贴合,当她以简单T恤搭配破洞仔裤再怀抱一把吉他娓娓唱起时,你会觉得这一幕就像发生在你身边。破洞仔裤向来是文艺片的最爱,无论是早年间《末路狂花》或者《在路上》《摩托车日记》等影片中,你都能看到破洞仔裤的身影。即便在时尚舞台上,破洞仔裤也是潮人们的最爱单品之一,尤其在各类时尚街拍中你都能追到它的身影。在搭配此类裤装方面,一定要秉承Less is more的原色,简单的T恤或格纹衬衫都是不错的选择,一定要避免过于复杂的款式。

Top5

高跟鞋

代表影片:《欲望都市》

豆瓣评分:7.7

时髦指数:

如果选一部电影作为你的时尚启蒙,那么《欲望都市》绝对值得推荐。虽然电影和剧集相比稍显逊色,但里面大量的时尚品牌,令人炫目的时髦单品一定是时尚中人学习的最佳剧本。四个女人性格不同、职业不同,但在时尚指数上却丝毫都不逊色,彼此补充又相互借鉴。除了一件件美衣外,剧中高跟鞋也是频繁出镜的当红单品。Salvatore Ferragamo、Christian Louboutin、Gucci、Chanel、Prada、Proenza Schouler以及Dior等品牌都能在剧中看到它们的身影。在生活中,高跟鞋也是提升气场的绝佳利器,在秋日,搭配阔腿裤或者九分裤都是不错的选择。

上一篇:好电影未必真实 但细节处理一定贴近现实 下一篇:回归工程设计: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