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19 05:51:53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方法 选取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应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治疗。 结果 GS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CS组,术中出血量亦低于DCS组(P < 0.05);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差异不显著。GS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CS组(P < 0.05)。 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逆行交锁髓内钉;股骨远端骨折;动力髁螺钉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047-02

股骨远端骨折通常是指股骨下端15 cm以内的骨折,包括髁上及髁间骨折[1]。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约占股骨骨折的4%~7%。因其骨皮质较薄,且周围软组织覆盖少,此部位骨折通常比较复杂,常常为不稳定的粉碎性骨折;又因其邻近关节,骨折易累及关节面,临床治疗相对困难。除早期复位外,良好的内固定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128例,分为两组,其中逆行交锁髓内钉(GSH)治疗者为观察组共77例,对照组51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进行内固定。GSH组中男49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4±4.3)岁;新鲜骨折70例,陈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53例;按AO分类:A型43例,C型34例。DCS组中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8±3.8)岁;新鲜骨折47例,陈旧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16例,闭合性骨折35例;按AO分类:A型28例,C型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骨折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常规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置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膝部用支架进行支撑,使股骨干呈水平位、膝关节屈膝呈90°。常规扎止血带,取膝关节髌骨内侧缘纵行切口,逐层暴露组织直至股骨踝间凹,在C 型臂X 线机辅助下进行骨折解剖复位并于后交叉韧带止点的前方约0.5~1 cm置入导针,然后沿导针进行扩髓达所需直径后,置入逆行交锁髓内钉。先固定远端2枚锁钉,然后再将近段2枚锁钉固定。术中注意若有短缩或成角,则适当牵引远端锁钉,以维持股骨干力线及长度。如有大块粉碎骨片,则需行捆扎固定。随后冲洗关节腔,关闭切口。

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前期操作过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骨折复位后在髁间旋入DCS主钉,然后将钢板套筒和主钉尾部构成连接,动力加压上紧螺钉以保持坚强的固定。术中也应注意保持骨干的力线及长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按Merchan评分标准[2]判断膝关节恢复情况,分为优、良、中、差,优良率= [(优+良)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感染、内固定失败、延迟愈合、膝内翻及膝关节粘连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GS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CS组,术中出血量亦低于DCS组(P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定

GSH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51%,略高于DCS组的优良率86.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

GSH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9%,低于DCS组的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于其骨折部位具有的髓腔宽、皮质薄的解剖特点及受邻近关节、肌肉等的影响,股骨远端骨折通常是粉碎性、不稳定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膝关节的僵硬或骨折端畸形愈合,致残率高[3,4]。早期复位及良好的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股骨远端骨折由保守外固定转向切开复位内固定。常见的内固定方法有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角钢板固定、髁部支持钢板固定、动力加压髁螺钉(DCS)固定、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等[5]。动力髁螺钉和逆行交锁髓内钉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方法[6]。

DCS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它的一个主要优点是空心拉力螺钉可以对髁间有加压的作用,从而保证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另外,钉板连接采用套筒设计,使得操作简单化,并方便于调整钢板和股骨干的位置。但是应用DCS手术暴露过大,组织剥离广泛,损伤较重;术中扩孔较大导致骨量丢失,且破坏了骨折端血供,因此可能导致术后出现骨延迟愈合、骨不连和感染等并发症。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骨科开始引进逆行交锁髓内钉。它以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稳固、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了临床广泛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的中心型固定符合生理力学特点,负荷均匀,固定效果接近生物学固定[7]。并且因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不剥离骨膜、从而对骨折部位血供影响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8,9]。

本研究结果显示,GS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DCS组,术中出血量亦低于DCS组;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优良率分别达93.51、86.27%。而在术后并发症方面,GSH组发生率为7.79%,而低于DCS(15.68%),表明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降低并发症,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当然,我们在应用过程中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局限之处,如需两次进入关节腔,易对膝关节结构造成损害;不宜用于B型骨折、C3型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及低位经髁骨折;经髓内钉孔道流出的髓腔内容物可继发膝关节内的纤维组织形成,加重膝关节黏连等。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甄别其适应证,严格手术操作,尽量减少手术对关节的损伤,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10]。

[参考文献]

[1] 刘华彦,李龙,唐运鹏.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88例临床分析[J]. 广西医学,2009,31(7):1002-1003.

[2] 卢世壁译.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 第9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67-2022.

[3] 陈根.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40.

[4] 柳昊,郭风劲,陈安民. 股骨远端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2):1058-1060.

[5] 李雄杰,蒋家正,李立东,等. 32 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探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6):474-475.

[6] 曹铮汉. 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3):174-175.

[7] 刘德美. 逆行交锁髓内钉与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43-44.

[8] 权良忠,郭哲,毛路,等.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J]. 安徽医药,2012,16(7):993-994.

[9] 单润元.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3):101.

[10] 李明凯. 微创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54-55.

(收稿日期:2013-04-23)

上一篇:提高集中式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全球产业链的知识转移阻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