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8-19 05:14:4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地域限制和拓展知识领域

由于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导致许多知识因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呈现在课堂上。例如,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单元就涉及蚕的知识,可蚕在本地很少见。为此,笔者鼓励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资料,再让学生自行观察蝌蚪生长的情况,并找出蚕和蝌蚪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让学生知道蝌蚪和蚕都属于动物的一种变体,即它们从小到大的形状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又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需要向学生讲解死海的有关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笔者让学生把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相结合,彼此交流,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修养

为了让学生获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修养,笔者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三年级上册“植物”一节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融入到大自然的奇妙境界之中。当学完后,笔者又将网上下载的“热带雨林植物”和“地球故事”等图片资料介绍给学生,再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自然界事物的多样性与和谐性,使学生由此产生了共鸣,从而增进了人与自然的亲和与交融。学生在这一情境中受到了美的陶冶,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和心灵的感悟,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自然能充分体验到其中的情感。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形象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人的感官是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的,人们往往为自己的学习速度慢和记忆力差而叹息,但现代教育技术却可以改变这一状况,达到良好的效果。麦克卢汉(M·McLuhn)于1964年在《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伸》一书中写道:“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印刷媒体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电视则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每一项新媒体的出现,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的各种感官的平衡产生变动,使某一感官凌驾于其他感官之上,造成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伸》一书还指出:“人们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在人们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的比率为81.7%,使用听觉媒体为54.6%,前者比后者高得多。当学习同样的一份材料时,采取传统口授方法,即让学生光听(纯听觉),3h后能记住60%;采取光看(纯视觉),3h后能记住70%;视听并用,3h后能记住90%。3d后,3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为15%,40%,75%,视听并用的记忆率远远大于单一看与听;3d之后大于二者之和。在上四年级科学下册“岩石的形成”一课时,笔者采用录像资料补充岩石在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变化情况。录像的解说词是:“上游的岩石棱角分明,个大;中游的岩石光滑,比较小;下游就成了细小的沙石。”同时,配上形象的岩石画面,则学生很容易掌握岩石形成的知识。这一理论表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延伸人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拓展自身的科学形象思维,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延伸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速度和记忆力。例如,在一次教学中,由于停电,笔者未能在四年级(1)班采用这一方法;但在四年级(2)班却运用了录像资料。结果是:两个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同,在复习时四(2)班的正确率高于四(1)班。又如,在上三年级下册“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一节时,笔者用VCD展示人潜入海底的画面,以说明为适应海底生活,人必须背上氧气罐才能在海底呼吸。该例证直接把知识信息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把人眼延伸到海底,使学生体验到海底的奇妙景象,让形象画面和学生的联想相结合,避免了教师口述的枯燥说教,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传统教育技术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设备也得到了不断更新,这就决定了优化教学艺术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人类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改造将来的社会。”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协调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其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凡事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如黑板、挂图、书籍等,因为它们在科学教学中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课堂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该课的重难点;课外书籍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静”的知识信号;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技术的不足,产生“动”的知识信号,易于使学生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概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使传统教育技术显现出强大的魅力。当然,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育技术,而是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弥补,取长补短。教师一定要努力挖掘所有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调互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技术体系的协调发展,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客观而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每一堂科学课应遵循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都是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动脑筋,恰当地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将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让最新的教育方式为教学服务。

作者:杨琴玉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21小学

上一篇: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影响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