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文言 体会说明

时间:2022-08-19 04:13:05

牵手文言 体会说明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一)导入:背诵古诗《草》,回忆作者。

(二)板书课题。

(三)解题:“序”什么意思?“图序”什么意思?“荔枝图序”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明确:本文是为了说明一幅荔枝图作的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一遍读:试读,认生字、读准确。

1.自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课文。

3.检测生字。

4.复习词语。

(二)二遍读:听范读,划出断句,读通读顺。

1.师范读,注意语速和语气。

2.学生对照屏幕,将停顿在书中做好标记,自由练读。

3.指名再读课文。

(三)三遍读:读熟练、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一)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借助学习古文的方法,小组交流,疏通文义。

(三)学生逐句汇报。

1.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疏通文义,了解意思。

2.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1)学生读,并疏通文义。

(2)了解作者拿荔枝的叶子和桂树的叶子作比,这样的说明方法,称作——打比方。

(3)再找一位同学读读这句话,其他人仔细听一听,看看除了打比方,句式上还有什么发现。

(4)在理解上读课文。

小结:作者描写荔枝树抓住三个事物——叶 花 实

3.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如醴酪。

(1)生读,疏通文义。

(2)学生讨论,有什么发现?

(不仅打比方,而且抓住形、色、香、味特点。)

(3)老师引导:仔细观察新鲜荔枝,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抓住荔枝的形状、颜色、果肉、汁液来写。

(4)带着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指导。

4.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生读,汇报。

5.若离本枝……尽去矣。

生读,疏通文义。

(1)思考这句话的特点。

(明确:按时间顺序说明荔枝五日的变化;色、香、味。)

(2)生读,读中指导。

(3)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了什么?

6.元和十五年夏……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一词多义。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了?(作序的缘由和目的。)

(3)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了解鲜荔枝的难得,知道当时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有机会吃到它。

(4)回到题目,了解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命身边画工绘制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的原因。

四、深入课文,理清顺序

(一)指名翻译全文。

(二)结合板书,讨论文章结构。

五、回顾课文,总结提升

(一)师总结。

(二)全篇背诵。

(三)书写汉字。瓤(指导)

六、体会写法,实际运用

利用课文句式,尽量形象描述一种水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上一篇:怎样营造课堂气氛 下一篇:沟通学生心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