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 第2期

时间:2022-08-19 04:07:30

“我可以打赌,上帝肯定是这么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哈罗德·尤里在看完学生米勒有关生命起源的经典化学实验以后欣喜万分。

1953年,美国的年轻学者斯坦利·米勒拿起两个长颈瓶,一个盛着一点水,一个装着甲烷、氨和硫化氢的气体混合物,然后用橡皮管把两个瓶子连起来,放了几次电火花。几周以后瓶子里的水变成了营养丰富的汁,内含氨基酸、脂肪酸、糖以及其他有机化合物。就好像你只需轻轻摇晃一下瓶子,生命就能从里面爬出来。而如今,这个著名的米勒实验使得化学起源说成为了一个假说。

然后恰巧有一天,你的老师兴致勃勃地给你和你的同学布置了一个命题——制作一份有关“生命起源”的报告,并让你和再熟悉不过的同桌共为小组完成这一任务。你为了避免哈罗德·尤里和米勒的错误,在“百度知道”中收集了权威的论调——自然发生论,以及其他有可能的论断。你和同桌达成了默契,也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和你们的做法一样,但却仍有不少同学抱着这个化学假说不放,还说什么要分析它的不成立性,更有甚者搬出了《圣经》,“起初,神创造天地”。于是,你心里暗喜:“幸好,那不是我的同桌。”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组探究式的教学,是目前我们所见整合课程中比较常见的做法,但这其实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通过已经掌握的信息技能,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合等。他们需要在复杂的信息中寻找真实,对冗余信息进行取舍,在单一的内容和形式中寻找多元化,甚至寻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他们必须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意识,去批判、生成、建构知识。也正是在这样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交流的重要性,信息素养的必要性,以及专业知识的作用等,形成了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

可见,获取知识已经成为初级的课堂目标,但如今标准答案高于一切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中依旧屡见不鲜。学生的探究目的单一,通过复制粘贴网络信息,可迅速完成任务,思考在这其中似乎显得多余。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摆脱了传统“一言堂”式的课堂模式后,要如何为学生建构起主动的学习意识,才能圆了对学生的期待?无疑一个好任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存在于课堂中的种种“假说”更有其效果,它象征着对错误的包容,对问题的批判与分析,它告诉我们要放开视野,体会学科的魅力,感受主动学习的快乐。它是一种价值观的重塑,一个伴你前进的良师益友。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动画的市场前景初探 下一篇:高职财务会计类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