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喂养困难与家庭环境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8-19 03:51:07

婴幼儿喂养困难与家庭环境的调查分析

合理喂养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措施。婴幼儿喂养困难的问题,困扰着很多儿童保健人员和家长,而国内有关婴幼儿喂养困难原因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诊断比较少,使得儿童保健人员及家长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感到比较棘手,感到可采用的治疗手段不多。

为此,根据国内儿童保健学的发展和平时工作种遇到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8项可能是产生喂养困难原因的调查表,对2009年9月―2010年9月间京口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中发现的68名喂养困难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喂养困难儿童和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和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京口区妇幼保健所儿保门诊中发现的68名喂养困难的婴幼儿的家长,采用问卷和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婴幼儿年龄在8月―2岁之间,其中男39例,女29例,所有儿童均作血锌和常规血红蛋白的检测。

1.2 喂养困难儿童的诊断 因没有现成诊断标准,我们就把具有进食慢,一顿饭要花费1小时以上,食物含在嘴里不下咽,只愿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咀嚼能力差,不愿吃干饭和菜,稍多吃点就容易出现恶心或呕吐等表现的,并排除疾病因素列为喂养困难儿童。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68名喂养困难儿童可能发生原因调查情况

2.2 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月―2岁婴幼儿的喂养困难原因与在婴儿期辅食添加晚、长期使用奶瓶及未及时训练杯子喝水等家庭环境因素有明显的关系,且多有合并两项以上原因。其他因素对喂养的影响不明显。缺锌率只比镇江市京口地区的平均水平高出3%,并无显著差异。

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小儿的喂养。当儿童出现喂养困难后,有近65%的家长不知道如何纠正,多数采取哄骗、威胁的方法让孩子多进食。只有25%的家长通过保健咨询采取正确的方法纠正。另有10%的家长表示不管用。

调查还显示,在68名被调查婴幼儿中,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5%,高于京口地区的平均水平2%;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为11%,高于京口地区的平均水平7%。

3 讨论

3.1 对4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单纯母乳或者牛乳品往往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哺乳期内不及时补充,极易发生相应的营养素缺乏,故应及时添加辅食,以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3.2 生后4―6个月是婴幼儿味觉发育的关键期,在此期内合理添加辅食可以促进味蕾的发育,还可以刺激婴幼儿口腔颊部,促使其咀嚼、舌头搅拌、吞咽等儿童口腔功能的学习和增强。添加辅食过晚会使婴幼儿错过学习这些能力的最佳时期。

3.3 6―24个月为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好发年龄。使用奶瓶时间过长和1岁后仍不会用杯子喝水,一方面可能使原有的咀嚼、搅拌等能力退化,另一方面也是婴幼儿口腔功能低下的表现。此情况均是导致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认为,此多为婴幼儿期食物转换过程问题。对已发生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原因应引起儿童保健人员和家长的足够重视,加强科学喂养指导,广泛宣传先进的喂养知识预防喂养困难的发生。对已发生喂养困难的儿童,要准确评估喂养困难的严重程度,认真分析发生原因,和家长一起制定相应措施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儿童保健学/刘湘云等主编

上一篇:门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 下一篇:云南省鹤庆县2005―肺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