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时间:2022-08-19 02:01:52

新课标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摘要:开展大课间活动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同时,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满足广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新课标 大课间 校园体育文化

一、引言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活动形式。随着大课间的不段改革和创新,其效果越来越明显,对学生的健康、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态度。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是学校体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二、大课间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作用

大课间作为学校课外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它对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课间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的体育活动,时间在三十分钟左右。其活动内容丰富,主要包括:①学生自发创编、改造的趣味游戏。如"捕鱼"、"木头人"等。②民俗体育项目。如跳竹竿舞、秧歌舞、玩空竹、滚铁环等。③学校自编、自创的各种韵律操、形体操、特色操以及定向街舞等。

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相比,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中。它不仅可以调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还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生动活泼的体育文化氛围,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精神情感需要。

(二)大课间弘扬校园体育文化的创新精神

只有不断地创新,大课间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学校在开展大课间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活动。学生自己创编大课间体育活动游戏、健身操等,打破传统的消极接受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学生自编自练和创新思考的过程,就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转换过程。

"创新"是体育运动的文化特征,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灵魂。缺少创新精神的校园体育文化是跛足的、不健全的文化。因此,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要努力创新,不断开拓校园体育文化新思想。

(三)大课间陶冶学生的情操

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编排丰富多彩,从时尚体育运动中选择精华进行补充,如街舞、大众健美操等,使大课间活动充满生命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了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在体育锻炼中,有节奏的动作不仅动作优美,而且能使动作达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和协调。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重视音乐的作用,将音乐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活动过程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和名曲,让学生始终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踏着轻松自然的节拍进行锻炼,促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在享受美的同时,也创造了美;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美化了心灵。

三、大课间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课间活动实施的时间较短,部分学校对如何实施缺乏一定的经验,实施中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影响大课间活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一)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资金问题是许多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资金不到位,场地、器材设施就没有保障,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近几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人均运动场地和可供活动的器材不足,"僧多粥少"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内容单调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参与主动性的源泉。活动内容的单一必然制约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的降低。

(三)组织管理尚未系统化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不处于实践摸索阶段,对活动内容活动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缺乏要求和评价体系。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为更好的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解决目前大课间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来谋划更好的发展蓝图。

(一)校园体育文化为大课间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设施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校园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的建设状况,体育象征性建筑、雕塑及体育宣传栏的现有情况。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因地制宜,物尽其用,才能享受体育活动的空间。

(二)校园体育文化在大课间中起到熏陶和教育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来使学生接受体育,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知识讲座,专题报告,学术少龙等,使学生在一个充满体育文化环境的氛围中,领悟体育的魅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中接受体育文化教育,从而牵引行动上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结论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最大效益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大课间与校园体育文化协调发展,我们应抓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运动场地、设施,开发新兴运动项目,特别是娱乐性、健身性较强的休闲余暇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第二,改变观念,加强领导,建立管理机构,使领导和广大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大课间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地位和优先发展的意义;第三,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段创新,为更好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渗透、促进作用,校园体育文化与大课间协调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华浅谈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功能[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吴宗美,刘志英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作用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上一篇:阳光体育推行进程 下一篇:地理兴趣教学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