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斐伏尔对现代日常生活的瞬间想象与节奏分析

时间:2022-08-19 12:41:43

论列斐伏尔对现代日常生活的瞬间想象与节奏分析

摘要:列斐伏尔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与乐观化的立场,认为日常生活是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的策源地。而他中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并侧重批判了作为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日常生活”及作为现代性的机械重复节奏的“日常性”问题。他在其中期重新厘定了日常生活批判概念,建立了一整套批判现代性日常生活现实的哲学范畴体系与社会学方法,确立了日常生活作为“层次”或“平台”而存在的理念,描绘了一幅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理想相区别的“瞬间的星丛”图景。到了其晚年,列斐伏尔又提出了“节奏分析”思想,认为现代日常生活是包含着诸多对立的二元节奏。

关键词: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瞬间;日常性;诗性意义;节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B5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2)03-0012-09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俄国文学理论大师巴赫金(Mikhail Bakhtin,1895—1975)的思想命运时曾这样写道:“一个人的声誉史是一部各种分歧的记录书。某个人的所作所为与世人对他的看法之间,彼此总是相去甚远。这些分歧有的是时间上的,例如对维科的迟到的‘发现’;有的是空间上的,例如杰克·伦敦在美国地位平平,在苏联却声名显赫。”[1]米哈尔伊·巴赫金在自己的祖国苏联长期默默无闻而在西方却声名鹊起。

法国经典理论大师昂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身后20年也经历了类似的起伏命运:即从一度近乎默默无闻到向法国经典理论大师地位回归。正如一位来自法国的列斐伏尔研究专家特里比什(Michel Trebitsch)所说:1980年代列斐伏尔在法国影响降至低点,当时阿尔都塞主义盛行理论界。而1991年列斐伏尔逝世那年,他的《空间的生产》(1974)一书的英译本的出版则是一个拐点,旋即在西方英语世界引起了社会理论的后现代地理学转向或空间化转向,即“列斐伏尔转向”。[2]这种法国理论外销大获成功的现象促发了法国本土对列斐伏尔的重新重视与重新邀请。也就是说列斐伏尔重新进入法国经典理论大师的行列。“一个典型的‘法国理论’现象是,法国仿效英美世界的‘空间化转向’,出现了一幕将列斐伏尔主义再进口回法国和再本土化(reaccli—matization)的景象。”[3]

自从《空间的生产》发表以来,在西方英语学术语境中出现了三次研究阅读列斐伏尔的星群(constellations)[4]: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起由哈维发起的城市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索亚所发起的后现代地理学研究,将列斐伏尔的思想引入到空间文化以及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语言学转向领域;第三次阅读也就是新世纪以来的对列斐伏尔阅读则更加经验化,且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全球化、城市化、国家空间、节奏理论、建筑学,乃至于女性主义问题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国内学界着墨较少的列斐伏尔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哲学中的“瞬间”与“节奏分析”概念。

一、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列斐伏尔是20世纪蔚为壮观的日常生活批判哲学转向的奠基人。如果列斐伏尔能够和阿道诺、布洛赫、卢卡奇或马尔库塞等相提并论或比肩而立而成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家之一员,这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他的皇皇巨制《日常生活批判》三部曲(1947/1958,1962,1981)。在某种意义上,列斐伏尔的一生就是不断地为日常生活批判哲学进行辩护、呼吁的一生。从主题上说,这项辩护与批判工作由三个递升的逻辑过程所组成:首先是主张,历史上那些被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思想史、哲学史所遗忘的日常生活需要关注与批判;其次是指出,当下已经被密不透风、完美无缺的消费体制所套牢与侵蚀的日常生活需要批判;第三是强调,眼前被千奇百怪、异彩纷呈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专家技术体制、符号体系所精心规划与制造的日常生活需要批判。[3]

早期日常生活概念:“剩余与总和的辩证法”

②《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1947)的任务就是为久被遗忘的日常生活进行辩护。为了向世人证明他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合法性、有效性,列斐伏尔强调,日常生活乃是我们辩证地批判进入到最深刻的最直接的外部世界与社会世界的汇聚地。这也是人类的本望的所在地与入口处。人们的各种权力潜能都由此而形成、发展和具体地实现。这也正是他对日常生活概念基本内涵的初步阐述:“日常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剩余物,……即它是被所有那些独特的、高级的、专业化的结构性活动挑选出来用于分析之后所剩下来的‘鸡零狗碎’,日常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汇聚处,是它们的纽带,它们的共同的根基。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人类的和每一个人的存在的社会关系总和,才能以完整的形态与方式体现出来。”[5]

中期日常生活概念:从总体性的混沌到临时性的微观层次

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1962)中,列斐伏尔提出这样一个核心观点:现代社会与日常生活世界并不是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本质统一的、似自然的客观物质世界,而是包含着多种可能、需要从多种方法论视野加以把握的流动的总体性世界。日常生活不再是传统社会或近代社会意义上的一个本真与基础的领域,而变成了一个个无底的、旋转着的层次,是社会现实中的一种临时性的、关联过程中的层次,而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日常生活可以被界为社会实践总体中的一个层面,而不可能是全部。[6]既没有统一的现代社会,也没有统一的日常生活世界。只有从方法论的、特殊而临时的视野,从个体人的临时处境中把握到的多样可能性现实。换言之,不同阶层的人们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位置,还有他们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都是各不相同的。

上一篇: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下一篇:论赵本夫小说象征的叙事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