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历史与扬州城市性质刍议

时间:2022-07-21 08:29:09

吴国历史与扬州城市性质刍议

摘要:“邗城”的涵义与江岸无关,而与吴国人对刀剑的神秘崇拜有关,“邗”字乃吴国人特殊钟爱,吴王自称邗王。邗城是吴国在江北的桥头堡,是吴国向北发展的大本营。考古证明吴国的核心地区长期在镇江,直到吴国后期核心地区才东移。邗城在吴国政治军事格局中始终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邗城营建历史比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早很多,关于扬州建城2 500年的结论有待推敲。

关键词:邗城;性质;地位;建城年限

中图分类号:K 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3—0095—06

一、邗城的文化意蕴

“邗”字冷僻,但是性质重要,邗城是最早的扬州城,可能也是江淮南部地区最早的城邑。邗沟是最早连接扬州与淮安的运河,是大运河极早的一段。“邗”字的解释比较复杂,东汉许慎就提出两种答案,《说文解字》曰:“邗,国也,今属临淮,从邑干声。一日邗本属吴。”第一种答案,许慎说这个古国在临淮郡。按汉武帝时设临淮郡,治所在盱眙,后来的泗洪、淮阴、射阳等地在临淮郡范围。从这个特定地域分析,这可能是一个淮夷方国,也许是徐夷。此说是否合理,随后还要结合“干”国特征分析。许慎给出的第二种答案,说邗国本来属于吴国,等于说邗国原来就在后来吴国领域内,邗国是很早就被吴国灭掉的古国。那么邗国原来在什么地方呢,根据吴国发展历史来看,很可能在江南。

吴国人在江北建设这座城邑即今日扬州,为什么叫“邗城”呢?很多人认为“邗”表示江边之城,左面的“干”字表示江岸,这有《诗经·伐檀》为证:“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这个“干”就是河岸。“邗”字篆文写法右边就是“邑”字,表示城邑而已。这座城邑在长江之滨,“邗”字此解好像简单通顺,但是这里也有疑问:主要位于江南的吴国,在江北营建一座城邑,因为此城位于江岸,就称它为邗城。但是多位吴王自称邗王,等于称吴国为邗国,这就叫人难以理解了。而且河边江边的城邑太多了,为什么其它城邑不用“邗”字名称?“邗”字应该另有深意。

上世纪20年代在河南卫辉出土两件青铜器。一件为“邗王是野戈”,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支戈制作精美,戈上有铭文“邗王是野,作为元用”。另一件为赵孟壶,现藏大英博物馆,上有铭文:“禺邗王于黄池之会……”。卫辉正是古黄池,吴王夫差争当诸侯盟主的盟会之地。这两件铜器引起研究者很大兴趣。重要意见和相关文献主要有陈梦家《禺邗王壶考释》、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郭沫若《吴王寿梦之戈》、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等。主要意见如下:邗王即吴王,这是一致性看法。“邗王是野”,即吴王寿梦,这主要是郭沫若和罗常培的观点。“乍为元用”,表示寿梦制作此戈供自己专用,这没有什么争议。赵孟即晋国权臣赵鞅,在黄池之会上是重要人物。吴王夫差谋求作诸侯盟主,希望晋国不要为难自己。夫差赠金给赵孟,很有用心,赵孟壶铭文记载此事也别有意味,铭文称夫差为“邗王”。对赵孟壶的看法,陈梦家以来意见一致。

关于邗国在何处,许慎实际提出两种答案,后一种可以进一步补充。邗国可能与干国有关。干国在赣东浙西皖南,赣东北今有余干县为古干国故地。赣东德兴、铅山等地盛产铜和多种金属,古代多设铜场和场监之类。皖南由铜陵至繁昌,古代铜冶遗址多达60多处。这些地方有条件如《段庠酱呵》所说:“即山而冶”、“铸金于山”。而临淮所在洪泽湖地区缺少这种条件。吴国很多铜武器并不是青铜绿色,而是浅黄青灰或青白颜色,硬度颇高,合金成分复杂。扬州博物馆藏一把吴国剑,仪征沿山河出土,浅淡青黄色,无锈斑而有光泽。《吴越春秋》载,吴王阖庐聘请干将铸剑,铸剑过程和技术环节写得很细,看来铸剑的材料属于合金性质,几次提到铁。冶炼时“鼓橐装炭”,用炭作燃料还用皮囊鼓风,由这些材料设备和冶炼手段精心锻制出来的武器,或许具有钢铁成分和很高硬度,在青铜时代足以傲视四方。铸剑场面和气氛异常特殊,对神妙剑器乃至剑神的崇拜,大概仅有祭祀礼仪还不足,于是以童男童女300人表示圣洁虔诚。铸剑时间的选择和现场气氛,都已经超越凡俗——“揉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夫人莫邪剪掉头发指甲投入火中,这些东西是人身一部分,可以代替人,这样金铁才能融化。在庄严神圣的气息中,对神秘剑器和剑神的崇拜,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吴越地区崇拜宝剑,剑神嗜血,《吴越春秋》《越绝书》等野史及《吕氏春秋》《淮南子》直到南朝的《古今刀剑录》,对此都有反映。在神剑崇拜中,存在着一种神秘而恐怖的力量。想铸成利剑,需要“以血衅金”,甚至采用亲人之血,或者自己的血肉祭祀剑神,须极端虔诚并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得到成效。干将的师父在铸剑时,因为金铁长期不融化,夫妇二人竟双双投入洪炉中,于是金铁融化铸成宝剑。吴王阖庐以巨额赏金求宝刀,有人为铸成宝刀,竟然杀掉自己两个儿子,以血衅金才铸成宝刀。吴王检验宝刀,把大批吴钩混在一起。此人呼唤儿子名字,两把宝刀竟自行飞起撞击父亲胸口。吴王重赏此人,此后携带这双宝刀不离身。从欧冶子到干将、莫邪,吴国铸剑名师颇多,有人踏遍山岭寻找“铁精”;有人为寻求“千年寒铁”,千方百计把山涧河流湖泊排水淘干;也有人拥有“金英良铁”,又到处寻找“千年寒泉”,以便铸成宝剑。宝剑被吴人视为神物,宝剑通神,可以自行来去,还善于长途水行。《吴越春秋》记载,阖庐残暴无道,埋葬女儿时竟然把无辜的观葬者骗人墓中,活埋殉葬。他的宝剑“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这把宝剑竟然了解主人无道,自己水行到楚王那里去。风胡子告诉楚王,此剑是“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是应当崇拜的神物。宝剑静卧则气冲斗牛,入水则化为蛟龙等等说法,盛行吴越,影响楚地。从出土器物看,多位吴王和吴太子喜欢兵器,铸铭文的剑、戈、矛不少。出土器物中,兵器最多,其次是编钟。实际上所有吴王中,墓葬最具排场的是阖庐。阖庐墓讫未发掘,但是在关于虎丘、剑池这些地名传说中,宝剑最引人注目。《越绝书》说墓中藏扁诸之剑3000把。扁诸之剑是干将、莫邪铸宝剑之余,用剩余原料铸成的利剑。即便3000之数有夸张,阖庐墓中宝剑之多,仍然给人很深印象。这与中原王公墓葬中生活器物居多,铜器铭文多见于鼎尊盘簋等礼器,毛公鼎散氏盘与邗王戈吴王剑,存在明显差别。吴人对神兵利刃的崇拜是否达到图腾程度,还不好断言,至少存在很多这类倾向。佛家崇敬其万字符,一符号便仿佛太阳光芒庄严圣洁。吴人对“干”可能也独有一种崇拜敬慕,邗王邗城的称呼可能与此相关。

上一篇: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分析 下一篇:网络公共领域研究中的“哈贝马斯依赖”现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