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8-18 09:38:59

景宁县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指出了竹产业是浙江景宁农村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分析了景宁县竹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发展竹产业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竹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竹产业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为加强景宁县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浙江景宁;竹产业;发展;思考

收稿日期:20120307

作者简介:徐关生(1954—),男,浙江景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作。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06103

1引言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58′,东经119°38′,总面积1 94998km2,总人口17万人,属丽水市,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接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连丽水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热量资源丰富。因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县城年平均气温17.5℃,年平均无霜期为241d,最长259d,最短230d,平均初霜期为11月中下旬,终霜期为3月份的上旬。年平均降水量为1 542.7mm,年日照时数1 774.4h,年太阳辐射量102.2kCal/cm2。县内有瓯江、飞云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全县植被覆盖较好,森林覆盖率高,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林业用地16.1万hm2,其中毛竹林面积1.6万hm2,占996%,人均毛竹林面积946m2,毛竹立竹量1 972万多支。近年来,竹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2景宁县竹产业现状

在全球木材供给紧张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重视竹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利用,竹产品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消费品之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而欧美、日本进口额占49%,是竹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我国的竹笋和竹荪等竹类天然保健品深受国际市场喜爱。我国竹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技术引领世界,在全球竹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中国竹业已形成了一个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贸易,再到竹业生态旅游的颇具潜力和活力的新兴产业。中国十大竹乡浙江,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为竹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浙江省把发展竹产业作为“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

十一五以来,景宁县认真贯彻执行“特色产业兴县”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做大做优竹产业。十二五确定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化名县”战略,把发展竹产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从鲜笋加工、竹筷、竹签开始,发展到竹编制品、竹地板、竹工艺。加工产品也从仿制生产、订单生产逐步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过渡。2011年新建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513.3hm2,用材林基地333.3hm2。2012年计划以《大东景现代林业综合园区规划》为主线,全面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群众致富奔小康项目-竹产业提升工程0.2万hm2:建设低效竹林改造0.1万hm2;建设0.1万hm2高效竹林基地;以在鹤溪、东坑、景南等乡镇建设3~5个高效示范园区为核心,加快竹林道路、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市级竹子专业特色村和竹林高产示范户建设,提高示范效益;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改变竹农的生产习惯和劳作方式,提高竹笋产业的产量和效益。

3发展竹产业的意义分析

3.1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竹产业的源头是竹林,竹子是竹产业的基础原材料。景宁竹类资源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山区,有利于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农村社会就业压力。目前,竹产业已经成为景宁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3.2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竹类资源素有中国第二森林资源的美称。按目前的生产工艺,100根毛竹可生产1m3竹板材,折合15m3木材,“以竹代木”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景宁县竹产业的发展,对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有利于重点欠发达地区增收致富

景宁县作为全省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和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竹产业有利于推进浙江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利于促进畲乡景宁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

4存在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景宁县东南部地区的东坑、景南、大际等乡镇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占全县竹林总面积的绝大部分。西北部的英川、葛山等乡镇竹产业总产值占全县的比例不高。同时,竹区道路建设滞后,竹区道路差、日常管理和采伐难、生产成本高,已成为竹区的共性问题。

(2)林地生产力和竹农技术管理水平不高。全县丰产竹林占竹林总面积比例偏低,集约经营的竹林面积不大,低产、低质、低效竹林面积仍不少,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和效益的潜力巨大。同时,竹林纯林化的趋势日显突出,生态平衡受到影响,病虫灾害呈加剧态势。喷灌、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不够,竹林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竹林经济效益提高。全县大部分竹林仍处于“粗放型”管理状态,笋竹产量低,生产效益总体不高

(3)产业化程度较低。毛竹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竹加工企业总体档次较低,品种单一,精深加工企业少,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和开拓能力不强。另外综合利用率低,重竹材、轻竹副产品开发利用。

5对策与建议

5.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1)建立组织保障。组建竹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竹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制订规划。景宁县要立足全区竹产业发展现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具体要求、区域优势、市场前景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3)强化服务。尽可能地在信息、科技、流通、政策上为竹农和企业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加强与安吉、临安、龙游等竹业发达地区的加工企业、专业市场沟通联系,及时把市场信息传递给竹农和企业。

5.2依靠科技,运用科技

(1)强化科技培训,确保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竹林资源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竹产业化的第一车间。要强化科技培训,调整竹林生产结构,确保可持续发展。

(2)科学归类,分类指导,实施定向培育。低丘缓坡地、立地条件好、不构成生态影响的区域应作为商品竹林开发;高山陡坡、水库周围、轻垦复或不垦复,作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竹林经营;对交通方便、经济发达的区域应在主要旅游沿线及道路两侧以建设旅游观光、风景园艺竹林为主。在东坑镇、大均乡农家乐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充分开发竹林的观赏价值,开展竹生态旅游、竹文化旅游。

(3)打造研发平台,提高科技含量。研发平台的打造可以走由低科技含量到高科技含量的渐进发展道路,要把竹资源综合开发与应用作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大力发展竹类深加工产业。

5.3延伸产业,培育市场

针对景宁县群众发展竹产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和创新多种形式经营机制。在竹资源较丰富、劳动力资源较富余、交通较便利、基础设施较齐全的乡镇建立“竹加工专业功能市场”,引进一两家较强的竹加工企业,发展成本较低的标准产房加工竹类工艺品,以打造综合利用竹资源的生产基地。创新发展“研发平台+龙头企业+专业功能市场+农户”、“研发平台+专业功能市场+农户”、“研发平台+龙头企业+农户(加工大户)”等模式,鼓励支持农民从事竹种植、竹采伐、竹编织、竹外运、竹销售,推行订单生产,吸纳农村劳动力,带动竹基地建设和竹产业发展。在产业链的延伸上,改变低级的制造,发展郎咸平所述的制造业的产业链,简称“6+1”。“1”是指制造业,是硬的生产环节,其余“6”是软的环节,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6个环节。因此,在竹产业的发展上一定要注重软的环节培育,有力地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5.4拓宽思路,创新创业

(1)从体制机制上创新。针对竹林分布过散问题,应大胆探索市场经济下的各种竹林经营方式,采取入股、出租、联营、转包、抵押、拍卖等形式的竹林经营改革,稳定所有权、搞活经营权、积极推进山林的合理流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2)从观念理念上创新。竹子的美学特征和意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有梅、兰、菊、竹“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雅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具有良好观赏性的竹子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所以,在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应大力推广宜竹地栽植竹子,既能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绿化、美化环境。

(3)从产业发展上创新。“农家乐”是以竹林风光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环境,以“住在农家、吃在农家、干在农家、玩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农家乐”由此成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新兴产业,在下一步发展中我们要在注重特色、打造品牌时,要更加注重产业配套、联动发展来促进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篆委员会.景宁畲族自治县志[R].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2] 顾仲阳.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述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3] 杨宇明,辉朝茂.评竹产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J].生态经济,2002(10):67~68.

[4] 周秀英.完善竹业政策激活竹业产业[J].福建林业科技,2003(21):121~122.

[5] 毛丹,陈建华.笋用竹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湖南林业科技,2005(6):17~18.

[6] 郭玥.南方竹产业发展调查[J].中国国门时报,2010(8):33~34.

上一篇:基于ZigBee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节点错位布置方... 下一篇:芷江镇餐饮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