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全球关注的精神卫生问题

时间:2022-08-18 09:35:08

抑郁症:全球关注的精神卫生问题

“每一片刻都有将近800万美国人迫切需要专家帮助他们解除抑郁之苦,但不幸的是这些人中有一大半尚未意识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原因在于他们常把抑郁混同于普通的心情不快。”

抑郁症是全球一种常见病。2016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世界上将近6亿人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最普遍的就是抑郁症和焦虑。而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中,约四分之三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治疗。在最坏的情况下,抑郁症会导致自杀。

精神疾病:全球严峻问题

根据世卫组织制定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精神疾病是指一系列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造成精神负担的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痴呆等。

世卫组织的《2013-2020年精神卫生行动计划》中指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残疾率和死亡率偏高。比如说,主要患有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比一般人猝死的几率多40%~60%,主要因为他们可能患有的身体健康问题未被发现治疗,比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HIV病毒感染和自杀等。自杀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年轻人第二大死亡原因。

精神疾病经常是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HIV感染等的原因。比如说,有证据表明抑郁症会易使人患心肌梗死和糖尿病,而患有这些疾病也会增加患抑郁症的几率。很多风险因素,比如社会地位低下、滥用酒精和压力过大是精神疾病同时也是一些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总体上来看,精神疾病、神经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在全球疾病负担中占很高比例,达到了13%,而其中抑郁症就占到了4.3%,并且是世界范围内造成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于女性。

这些健康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样巨大:一项近期的研究报告表明,2011到2030年全世界因精神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会达到16.3万亿美元1。《行动》中涉及精神疾病的具体目标指出,到2020年各国的自杀率将下降10%;到2020年针对严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病、双向情感障碍和中重度抑郁症)的医疗服务将增加20%。

自杀与抑郁症

自杀是世界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逾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世界范围内就有一人死亡,75%的自杀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自杀最常见的手段是喝农药、上吊和使用枪支。

《世界卫生组织 2014精神卫生地图集》中国家数据统计报告指出,中国自杀率为每10万人口11.4例。

图:全球各地区年龄标准化自杀率(每100000人口),2012

世界卫生组织了首份预防自杀报告:《自杀:一项全球要务》。报告中图表显示,2012年全球范围内自杀人口大约80万4000人,每10万人口中大约11.4人自杀,其中女性15人/男性8人。其中东欧地区、东非和西南亚为自杀率高发地区,中国、北美、南美人口自杀率居中。报告中显示,在世卫组织当年统计中,东南亚地区占全球人口的26%而自杀率却占全球自杀率的39%,故比例偏高。

据报告中自杀年龄段的统计数据,全球几乎所有地区无论性别都是15岁及以下人群自杀率最低,70岁及以上人群自杀率最高。有些地区随着人群年龄的增长,自杀率也增加;而在有些地区出现了青少年到中年阶段自杀几率高的峰值。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青少年和妇女的自杀率远远高于高收入国家,而高收入国家的中年男性自杀率也远高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国与国之间的差异甚至大于地区之间的差异。

报告中写道:普通人谈到自杀通常都是需要帮助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人群开始重视自杀问题,往往是因为正在经历焦虑、抑郁和绝望并且觉得他们除了自杀外别无选择。报告中指出了和自杀有关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其中绝望感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方面,经常被认为是精神疾病自杀风险或者是自杀未遂的导火索,而一个人的感受是否绝望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对未来的期待、内心动力的丧失和是否有希望。人感觉绝望经常是被认为有这些想法,比如觉得“事情再也不会好了”或者“我看不到啥希望了”,大部分情况下都伴有抑郁情绪。

而在导致自杀的社会因素里,社会融入的压力和孤独感也是和抑郁有关的重要部分。世界上很多弱势群体,如接受社会救济的人员、背井离乡的难民、监狱的劳改犯、流浪汉、一个国家的新移民等都会被社会融入压力所困扰,这些人群尤其是年轻人遭遇的处境会使他们引发抑郁情绪和孤独感。

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希・费拉赫博士曾指出:“每一片刻都有将近800万美国人迫切需要专家帮助他们解除抑郁之苦,但不幸的是这些人中有一大半尚未意识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原因在于他们常把抑郁混同于普通的心情不快。”

针对全球范围内的中重度抑郁症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2013-2020精神疾病行动计划》,目标是在2020年前针对严重精神疾病的医疗服务增加20%。同时计划里也指出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里很多医疗机构没有能力提供针对抑郁症最基础的治疗,因为很多医疗卫生工作者并未受过针对精神疾病诊疗的专业训练。

他山之石:各国职场预防抑郁症

美国:改变负面思想

除药物治疗外,美国专家还采用其他办法来对付抑郁症。据媒体报道,华盛顿大学的戈兰医生设计的一种“认知行为”疗法,核心是改变患者的负面思想。在一次小规模的试验中他证实,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医生可帮助患者树立起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意识,从而把抑郁情绪“搁”在一边。他认为治疗抑郁症的最佳疗法应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

法国:外出做健身操

法国的一些企业不惜花重金来消除职员的压力感,预防抑郁症的出现。有的公司安排每天中午12点或者傍晚,工程师和秘书手提运动包走出办公室做“健身操”,从而通过身体的放松达到精神的放松。企业雇佣的心理医生还会进行严格的监督,每天为每个职员写一份小结。一些企业还设立了休息室,放置着舒适的躺椅和床垫,以便疲劳的职员休息调整。室内配以柔和的光线,舒缓焦躁的心情。

英国:读书排遣

媒体报道英国的精神卫生医师几年前开始尝试一种预防与治疗抑郁症的新方法:医生不再给患者新型药物,取而代之的是几个书名。患者拿着书单到当地图书馆里“抓药”。医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从多本书中为他们开具处方。而这些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患者认识心理疾病,了解这些病如何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第二类帮助患者自主排遣,通过书中的科学方法来消除抑郁,例如鼓励患者学会写日记,将每天的感受都记录下来,在与日记本对话的同时舒缓了紧张的情绪。

日本:注重青少年心理疏导

日本曾调查过东京公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的163所学校中有近半以上受访学生承认自己过去3年中有过自杀倾向。为呵护青少年的心灵健康,日本2009年就推出一套防治中学生抑郁症的视频教材。通过观看视频,很多中学生意识到抑郁症的普遍性,开始重视个人心理疏导。(编辑 李姝晴)

上一篇:给养老生活一个确定的承诺 下一篇:股市重挫股基几乎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