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孔子上课

时间:2022-08-18 09:08:28

请孔子上课

年初,在中国首都重新扩建的国家博物馆北广场,矗立起一尊通高9.5米的孔子像。自从立起来后,网上出现许多不同的说法。我认为这尊孔子立的正是时候,地点也很合适。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近十几年来出现了“国学热”。亿万儿童、成人学习、背诵“四书”及一些蒙书,许多企业家不远千万里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曲阜学习儒家思想,争做儒商。在国外,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已有600多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起设立了“孔子教育奖”……正是在国内外“国学热”的新形势下。立起了这尊孔子像。

中同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丰厚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中国文化博大宏富,历史上的儒、道、墨、法、兵、农等各家的思想,还有一些被中国文化接纳后中国化的外来文化,几千年来均铸就中华民族魂。一般说来,形成文化的有三个层次。其表象层次是各种有形物质,进一层是各种制度、规定习俗,最高层次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哲理、思想。多年来。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儒家思想多少年已深入到各族人民心中,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这尊孔子像在作为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国家博物馆前矗立,正顺理成章。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孔子曾被尽量抬高,尽量贬低。从古到今,孔子思想一直受到争议,一再被人批判。但却一直打而不倒,批而不臭,甚至越批越香。为什么?

因为孔子思想中,有这么一些体现人们思想中永恒的东西,即列宁所说属于“永恒的范畴”的思想。可以把这些思想概括为三大学说。

第一个学说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稳定的学说。首先,孔子重视社会生产,尤其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人。《论语》中记马棚里失了火,孔子下朝回来,问“伤人了没有”,不问马。当时一匹好马能买四个养马的奴隶和一束丝。他不关心马却关心人,十分难得。《孟子》中记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什么孔子连像人的俑的出现也深恶痛绝呢?因为他认为人有独立人格,应屹立于天地之间,不应埋进坟墓里殉葬。这都是难得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绝对正确。人是社会的主人,但人际间要团结,人际关系要协调。孔子“忠恕”的思想“一以贯之”。他主张“仁者爱人”,“和为贵”之说道出了他的心声。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是要人们重视团结、和谐、联合、配合,而不是凑合、无原则的妥协。人们之间应求大同,存小异。为此孔子思想历代被当作治国之道。他又认为这种仁爱、和谐的主张的主要执行人是当权者,即“为政以德”。当权者仁政德治,社会便能够做到和谐、稳定、发展。反之不和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个学说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学说。孔子不迷信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在回答弟子伸由关于鬼神、生死的问题上说“未能事。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他认为人应该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事物的规律,让规律为人服务,而不是让规律牵着人的鼻子走,更不应违背规律,让规律惩罚人。即“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他认为人在社会上,做什么事情都要凭自己的努力,“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他主张从政治国时应“无倦”、“居之无倦,行己也忠”。这一切都体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孔子及儒家特别强调学习、修养。通过学习、修养,使自己由无知到有知,由无能到有能,由道德水平差到道德水平高,这种自我努力,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第三个学说是继承和传递文化的学说。孔子“祖述尧舜,文武”,用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的方式整理古代的“五经”,并结合鲁国历史、灌输以自己的观点,撰写《春秋》。通过这些活动,将中国自夏至春秋时期的历史记录下来,不但将传统文化前期的内容予以接续,更使国人养成一种重视历史、重视文化、重视传统的好风气。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古籍最丰富,与此大有关系。孔子不但总结、追述了前人的文化,更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与主张。如管理社会,使社会规范化的“礼”,重在协调人际关系的“仁”,以“无过无不及”为代表、高明的思想方法“中庸”,以及统帅上述一切思想、作为他思想核心的“和”,等等。这些思想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实现,但对日后人们治国安邦、社会管理却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直至今日仍有其现实价值。孔子特别重视文化的传递。这位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有大量精华部分。如好学、乐学、学思结合、学贵笃行及教学中的循循善诱、启发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及亲密的师生关系等,都是教育科学的宝贵遗产。这位终生从事教学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好的教育家,广招弟子,重点培养,其后学代代永传,使儒家思想薪传不息,对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及思想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国学大师张岱年教授在历述儒家思想中许多可取处之后,把孔子为《周易》作“传”中“乾卦”、“坤卦”的“自强不息”及“厚德载物”说作“中华民族精神”。上述孔子思想三大学说九方面的内容,正体现这一精神。孔子这些思想不受任何时间、空间限制,许多人都能用,许多人都应用。可以说孔子思想永远不倒!

92年前在北京天安门前发动的“五四”运动中,曾有“打倒孔家店”的内容。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2000多年来发生过多次变化,尤其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思想被人异化,强调旧日“三纲”,成为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孔家店”。早在30多年前,以严北溟教授为代表的许多学者,就提出“孔家店要打倒,孔子要”。

作为热衷研究孔子文化的学者,我在1997年获世界基尼斯记录“收集孔子像最多的人”,知道当时在社会上没留下孔子的肖像,古往今来诸多孔子像不过是制作孔子像的人各取所需的结果。国家博物馆前的这尊孔子像,将人物、山石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寓有深意,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用具体形象体现中国文化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的象征。至今为止,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已遍及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处,这些学院中有许多已立了孔子像。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中也进入了孔子像。孔子形象遍及世界,正是不争的事实。在象征中华文化的国家博物馆前树立此像,正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一个缩影。它对我们的启示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应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实际自然也包括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这尊孔子像在国家博物馆前树立,正是时代的选择。

上一篇:孔子在国外 下一篇:这个“两会”很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