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厚苍茫 直率多姿

时间:2022-08-18 07:17:09

王改民,1947年出生,陕西成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艺术发展委员会委员及西安创作基地主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成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院名誉院长,陕西省省直机关书画协会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半窗幽梦六十秋,一寸丹心志未酬。

但有闲时笔墨趣,情思泄尽也风流。

这是我的同里俊彦王改民先生所作的《六十述怀》。

王改民,陕西成阳毕郢原上马庄镇人。马庄镇是咸阳渭北著名的古镇,也是代出贤哲的文化名镇。镇北九囊山下有初唐名碑荟萃的昭陵碑林,有清末维新变法的先贤理学大师刘古愚先生讲学的烟霞草堂;镇南有天下第一皇帝建立一统天下的秦都咸阳遗址;镇西有汉武帝茂陵;镇东有汉长安城和汉景帝阳陵。其间汉唐帝王、皇后、大臣陵墓遍布于泱茫无垠的北莽山麓沃野之上,地上地下古代文化遗存丰富,闻名遐迩。

就在这一块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无比丰厚、土厚水深的咸阳地区,嵯峨山下,清代末年走出了一位影响近代中国政坛与书坛的民主革命先驱,近代书法大师、被日本朋友誉为“旷代草圣”,书艺影响遍及世界的于右任先生。以于右任先生为代表,先后饮誉海内外的书法大家还有贺瑞麟、贺伯箴(刘自犊先生之师)父子,有曾任审计部长的茹欲立先生,有曾任中国书协常务理事、陕西省书协主席的刘自犊先生,还有在当今中国书坛逐渐声名日重的一大批老中青书法家。王改民先生就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带着祖辈、父辈初启鸿蒙的谆谆教诲,带着地域文化圈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带着从小建立的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理念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热忱,他走出咸阳,走上仕途,“一片丹心”,兢兢业业为党、为国、为民,默默地辛勤工作数十载,不计名利,不求封赏,只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得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只求上对得起三秦父老,下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妻女,对得起自己的做人良心。这正是对中国历代文化人的传统美德的承续,也体现了有良知的普通农民儿子的本色。

在中国吏制史上,开国扣’天下莫不赖于张扬武功,而治理国家时又更多地倡导文治,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也。盛世兴文,就成了“治国,平天下”的规律。大秦帝国曾有“以吏为师”之制。吏何以能为师,是吏必须具有文才武略,必须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而书法艺术是自古及今最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文化门类。自周代起就有“以书为教”的文化教育制度,汉代还有“以书取仕”的吏制举措。在“学而优则仕”的文治理念支配与影响下,历代从正途人仕者几乎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而在仕人的文化修养架构中书法艺术是第一门,也是终其一生的一门基本修养。所以历代大书法家多是人仕的大政治家。“书圣”东晋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做过平原太守,柳公权做过太子少师,我们的乡贤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长期做政府监察院院长,被誉为“中国监察之父”。王改民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一是受三秦地域浩瀚书法文化历史遗迹的启示,二是受于右任先生书法,特别是于体“标准草书”的直接启迪。在政事之暇他全身心地投入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学习之中,投入到与书法艺术相关的诗词歌赋的创作、书学理论的研究之中,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多年来,无论居家还是出差在外,他所临写研究的碑帖以及文房四宝都随身携带。临帖、研习、书法习作、书法创作成了他的“日课”。

时间是位公正的老人。有耕耘就有收获。几十年过去了桃子也该熟了现在我们读王改民先生的书法作品时,你会深深感动于他治学治艺的精神,也会感动于他精湛清新的书法艺术创作,更会感动于他书法创作中自然流淌的文人书法的书卷气。

他好学善悟。从对于右任先生书法的痴迷开始,他在大量临写于右任先生具有尚武精神大气磅礴而又秀雅多姿的草书、行书、楷书中,逐渐步人书法艺术之多彩殿堂。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临写、集字习作中打下了中国书法笔法、结字、章法美的基础。与此同时,他广泛涉猎,反复临习和研讨王羲之、颜真卿、米芾、何绍基、王铎等人的书法作品,研讨北魏楷书与楷隶相间的“二爨”,在博稽约取中逐步找到了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书法语言,找到了自己个性化的“心线”。笔法、笔势的跌宕起伏、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焦墨飞白的使用,结字的斜侧疏密变化奇正相辅,章法的气息贯通,形成了他自己个性化的书法语汇。元代鲜于伯机曾主张作书作画当“以气胜得之”,把笔染翰时高呼“胆胆胆!”王改民先生的书法最可称道之处就在于融会诸家笔法,笔势之后的胆略与气魄。他的作品,无论是草书作品,还是行书作品、楷书作品;无论是中堂、对联,还是屏条、长卷;无论是大幅巨作,还是尺幅小品,都能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力感。豪情人书,雄厚苍茫,随意生态,直率多姿,应当看成是他书法的第一特征,也是这位入仕多年的书家的个性之所在。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书外求书”是中国人对书法艺术美的深层追求。王改民先生也像古今成大家的书法家一样,早在研讨书艺之前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因为书法的“书卷气”,是书家本人的全面艺文修养的自然物化形态。“书卷气”实质上就是“质未育”的“中和”之气。“气质变化学问深时”,这种流注于古往今来中国文人遗传因子之中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谐之气,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到的。时下“文人书法”、“学者书家”已成为非常时尚的称谓,由此也引发了一点误会:无论有无真学问,都会被捧为“文人”、“学者”;无论这样、那样的“文”、“学者”是否认真研讨过书法艺术,一拿笔写字都会被誉为“学者书家”,其作品也自然成了“文人书法”。其实中华民族的每一门艺术门类既有全民族共通的文化思想、审美理念,更有各自的艺术技法、艺术规律、审美观念。没有登堂入室地花大力气苦练基本功,由技入道,是不可能成为该门艺术内行的。书法也是这样。“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的于右任先生,把民族精神的振兴和书法连接起来的同时,还要下苦功“朝临”、“暮写”,数十年后,始成大家。王改民先生将诗文与书法相辅并修,正是他书法“书卷气”之源头。他的大量书法创作中不仅有对中国古今诗文词赋的精神再现,也有大量自作诗文。他用书法这一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表达了对异域风情的感慨,表达了凭吊中华文明古迹思古之幽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百般感悟,表达了自己对改革开放30年盛世年华的赞誉,表达了自己诗人般的激情与感奋。“唯怜太白清秋景,落叶拂衣携石归”(《十月太白》),“泥土成俑越千载,秦风犹在阿房空”(《观秦兵马俑》),“阳和若到清明日,鸟语花香天地宽”(《春盼》),“引颈登高第一声,红花惊见满春城”(《题旭日东升图》),“鸟迹成图是书祖,由此翰墨妙无穷”(《仓颉庙感怀》)这些佳句,都是他文人隋怀的自然抒写。这些入书的诗正与书法作品形式美的情怀相得益彰。书法的“书卷气”让他的作品自然进入了当代文人书法的序列而神采奕奕。

这就是找到了自己书法语言的王改民先生的书法艺术给我的启示。

已逾花甲的王改民先生,前面的艺术空间更大、更长、更远。最近他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我很高兴地看到他今日丰硕的艺术成果,说了一点自己的观后感,以期与作者、观者共话书道,更期望王改民先生不断有更新更美的作品,奉献给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奉献给祖国、民族和人民。

上一篇:国内汽车用蜂窝陶瓷载体技术现状分析 下一篇:浅述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分析仪在介孔材料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