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杨的特征特性及木材应用

时间:2022-08-18 06:14:31

加拿大杨的特征特性及木材应用

摘要 对加拿大杨树种的特征特性做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木材应用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当前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加拿大杨;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木材应用

中图分类号 S792.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71-01

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 Moench)又称加杨、欧美杨,属于杨柳科(Salicaceae);加拿大杨是美洲黑杨和欧洲黑杨的杂交种,于19世纪中叶引入我国。因其生长快,繁殖容易,适应性强,既可成片造林,又能“四旁”栽植,全国各地多有种植,其中以华北、东北栽培最多,生长也好。木材质软而轻,是优良的纤维用材树种,因其树冠阔,叶片大而有光泽,宜作行道树、庭荫树、公路树及防护林等。因其孤植、列植均适宜,故还是华北常见的绿化树种,更是“四旁”绿化和营造农田林网的重要树种之一。

1 加拿大杨的形态特征

加拿大杨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 m,胸径50 cm以上。雄株干直,雌株干稍弯。树冠卵圆形,侧枝展开。树皮灰褐色,粗糙,纵裂。小枝黄褐色,壮枝灰褐色。大树的叶片呈三角形,长7~10 cm,宽6~8 cm,先端渐长尖,基部截形或宽楔形,无毛。雌株叶较小,基部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果序长15~20 cm,蒴果短圆锥形,2~3瓣裂。花期4月,5月中旬果熟。加拿大杨栽培地区广泛,历史较久,变型较多。实践中因其雌株飞絮,故应提倡种植雄株[1]。

2 加拿大杨主要分布地区

加拿大杨原产于美洲,引入我国后,栽植遍及南岭以北各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山西、陕西、青海、新疆、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区都有种植。

3 加拿大杨的生物学特性

加拿大杨杂种优势明显,生长势和适应性均较强。性喜光,颇耐寒,喜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冲积土,对水涝、盐碱和瘠薄土地均有一定耐性,能适应暖热气候。对二氧化硫抗性强,并有吸收能力。生长快,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十二年生树高可达20 m以上,胸径34.2 cm。萌芽力、萌蘖力均较强,寿命较短,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瘠薄及微碱性土壤。耐寒特性优于箭杆杨,能在哈尔滨市生长,在绝对最低温度-41.4 ℃的条件下易遭受冻害。在年降水量200~1 000 mm的地区都能生长,其中以降水量500~900 mm的地区生长较好。较耐旱,其耐旱力不如小叶杨、大叶杨。能在短期积水的地方生长,在低洼盐碱地上生长不良。对水肥条件较为敏感[2]。

加拿大杨与刺槐、紫穗槐混交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互相依赖,加速生长。但不耐阴,在树冠、林冠下,以及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则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此外,病虫害较小叶杨、沙兰杨严重。

加拿大杨在多种土壤条件下都能生长。据调查,七年生加拿大杨在壤土上,平均树高14.8 m,平均胸径22.7 cm;在粉砂壤土上,平均树高11.9 m,平均胸径15.7 cm;在盐碱地上平均树高5.6 m,平均胸径5.6 cm。在过于黏重的土壤上,加拿大杨根系的伸展和呼吸均受阻,地上部分生长也受到了影响。

加拿大杨树高生长,以2~6年时生长较快,连年生长量1.67~2.62 m,7年后生长较慢;胸径生长,以3~8年时生长较快,连年生长量2.1~4.2 cm,9年后开始缓慢生长;材积生长,4年前较慢,5~9年生长较快,连年生长量0.015 0~0.029 8 m3。在土壤肥沃条件下,加拿大杨树的速生期可以保持到20年左右[3]。

4 加拿大杨木材性质及用途

加拿大杨木材白色中稍带淡黄褐色,纹理直,年轮明显,晚材带宽。木材物理力学性质中等,容重0.500 g/m3。木材易干燥,易加工,锯、刨、旋切均容易,但锯解时易起毛夹锯。油漆和胶结性能良好。

加拿大杨木材纤维质量,因立地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如河南省郑州产的木材纤维长1 141 μm,宽19 μm,长宽比60;辽宁省营口产的木材纤维长1 005 μm、宽25 μm,长宽比39.9[4]。

木材是优良的造纸原料和其他纤维工业原料。据河南农学院试验,加拿大杨木材经碱化制得的木浆用漂白粉单段漂白后,可作文化用纸的纸浆,漂白后的白度达68%~70%[5]。此外,适作火柴盒、杆,农具、家具、包装箱,建筑用作檩、门等。

5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李凯峰,陈霞,等.试述兴安落叶松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及木材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4):40-41.

[2] 张欣,谢玉发,王文华,等.长白落叶松树种分布及抚育间伐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163.

[3] 于清,张欣,谢玉发,等.樟子松特征特性及抚育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43-147.

[4] 张欣,谢玉发,王文华,等.油松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03.

[5] ERICC X,YAJUN Z.加拿大杨木P-RC APMP浆及其漂白硫酸盐浆的协同效应[J].中国造纸,2009,28(B12):41-43.

上一篇:鄱阳湖区狭叶香蒲人工栽培技术 下一篇:永嘉县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