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安全的分析

时间:2022-08-18 05:50:35

无线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安全的分析

摘 要:为了满足广大用户日常通信的服务要求,信息部门开始倡导企业转变信息传输模式,引导运营商由早期的有线通信转向无线通信。与过去通信方案相比,无线通信在使用功能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全面加速了各类信号传递的速率。与此同时,无线通信系统在数据传输流程里也面临着许多安全风险,本文分析了无线通信传输的安全防御措施。

关键词:无线通信;优点;数据传输;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E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计算机网络覆盖面积拓宽之后,无线通信网服务面域也不断地扩大,但同样承受着相应的传输风险。通行运营商需强化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改造力度,为信息交换及传输工作创造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依据数据传输的具体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防御决策。

一、无线通信系统的优点

传统通信系统使用较长时间后发现,发现有线通信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距离短、成本高、信号差等,无法适应大流量数据信息传输的要求。无线通信是对有线通信的更新升级,具有明显的功能优点。有线通信仅适用于小范围的信息传递,遇到大范围信息交换便会出现信号不良、信息丢失等问题。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范围可达几十公里,满足了大范围信息传输的工作要求[1]。如:远程控制系统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建立的新型服务模式,借助通信网络建立现代化数据传输体系,解决了用户在远端处感应数据信号的难题。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线通信系统将逐渐取代旧式的信息传递模式。

二、无线数据传输的安全风险

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数据通信平台实现了数据信号的稳定传输。受到网络技术条件的显著,现代通信模式多数采用无线通信的模式,基本可以解决简单的数据传输要求。由于无线通信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对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造成了一定的风险,若不技术处理将会影响到信息交换的安全性。

1、信号风险。信号是由计算机服务器处理后的信息代码,用其作为无线通信网传输介质可起到较好的安全作用。无线通信系统服务范围面域较广,某个服务区内的用户数量可达数百万,超大流量信息传递易导致严重的信号感应风险[2]。例如,发射端与接收端距离相差数十公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呈现“递减”趋势,基站无法感应信号而造成了传输中断的局面,这显然不利于用户信息的高效传递。

2、窃取风险。从小范围无线通信传输来说,信息在传递环节里也存在着较大的窃取风险,特别是商业信息传输常遭到非法人员的窃听、窃取。以语音信号传输为例,企业传输语音信息时未经过加密处理,实际传输环节可利用代码破解的方式获得信息,使大量机密性的商业信息被窃取,给商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隐患。此外,数据信息传输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威胁,一些人为破坏也有可能造成信息的丢失。

3、干扰风险。从本质上来说,无线通信系统是借助电磁波介质完成的传输动作。受到外在环境变化的作用,电磁波信号传输时会受到谐波干扰,这种干扰现象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强度减弱,信号传输流程变得更加混乱,进而影响了数据信息的安全系数。比较常见的,当电磁波传输至磁场较强的地方,磁场效应会冲击着电磁波的正常秩序,降低了整个信号传输流程的运作效率,不利于数据传输的持续性。

三、数据传输安全防御的综合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使用,无线通信系统基本上取代了有线通信传输的作业流程,从多个方面改善了信息传输的运行效率。无线通信具有明显的高效率特点,如:数据处理速度快,节约了信息传输前的操作时间,方便用户传输的同时,带动了数据传输效率的提高。针对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传输风险,笔者认为,应完善无线通信的传输方法、传输线路、传输服务等三个核心方面,共同创造稳定有序的数据传输流程。

1、传输方法

新时期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结构及功能方面都实现了优化升级,无线通信系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带领下日趋成熟。安全数据传输的方法:①程序传送。利用程序中的指令控制外部设备与处理部件交换数据。②中断传送。由需要与处理部件交换数据的外部设备向处理部件发出中断请求,处理部件响应中断请求,暂停执行原来的程序,利用中断服务子程序来完成数据交换,交换完毕后返回到被暂停执行的原程序[3]。③直接内存传送。高速外部设备如磁盘或磁带请求交换数据时,由外部设备直接与内存交换数据。

2、传输线路

选定合适的数据传输线路,可降低无线信号传递的风险系数,常用线路包括:①低速线路。利用原有电报传输线路改进而成,有公共转接线路和专用线路。传输速率不大于200比特/秒。②中速线路。利用电话传输线路改进而成,音频信道公共转接线路的传输速率为600~1200比特/秒,专用线路的传输速率为2400~9600比特/秒。③广播传输。利用调频广播系统加添设备,把数据和广播节目一起广播出去,可由多个接收站接收[4]。还可利用卫星转播,卫星上转发器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120比特/秒。

3、传输设备

计算机网络作为无线通信系统运行的主要平台,应不断地更新软硬件设施,为数据信息传递提供更加优越的配套设施。具体安全措施:①硬件。硬件是计算机执行程序指令的配套设施,硬件性能好坏基本决定了程序执行的最终效果。虚拟网络建成之后,还要注重硬件装置的改造升级,及时调整内网布置的服务器,以适应更大数据量处理的操作要求。②软件。软件主要是服务器完成操作任务的程序指令,完全按照用户编写代码给予对应的动作回应。为了提高服务器虚拟化的运行效率,用户需定期更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使程序代码运作的流程更加畅通,防止数据容量偏大造成网络信号中断。

四、结论

通信产业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意味着我国正式地开辟了高兴技术行业。信息科技发展背景下,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信息科技的创新点,彻底改变了早期有线连接的通信方案,解决了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操控风险。依据无线通信系统潜在的安全风险,应从传输方法、线路、服务等三个方面制定安全防御处理,提高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红.新时期无线通信取代有线通信的优点分析[J].信息时报,2010,29(4):110-113.

[2]裘英.我国无线通信工程改造项目的成效研究[J].通讯工程开发,2010,23(16):85-87.

[3]范晓娟.基于信息科技改良背景下的无线通信系统升级[J].新闻传媒技术,2009,27(22):79-82.

[4]武可文.谈通过优化计算机服务器功能的方式改进无线通信效率[J].东南大学学报,2010,16(10):60-63.

上一篇:地下水库工程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高频接地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