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城市形象的定位研究

时间:2022-08-18 05:48:18

株洲城市形象的定位研究

【摘要】城市形象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媒体与“活化剂”;城市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财富,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城市形象是强大的凝结核心,有利于招揽人才和招商引资;城市形象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形象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加快实施,中南地区将出现一个以长株潭为核心的超级城市群,株洲和湖南的经济将插上腾飞的翅膀。但目前株洲城市形象的定位和品牌塑造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地向外界传递统一一致的城市形象,本文主要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对株洲城市形象定位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定位;株洲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城市的综合实力、外显前进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是城市的总体特征和风格。城市形象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在外部形态上的外在表现;城市形象同时又是一种主观的社会评价,表征城市客体在行为人主体的心理映射,即主体对客体的感应程度,是城市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总体的、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和评价,并且公众的看法和评价将影响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它积淀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不同城市之间,城市文化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随着人们对城市形象的关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准确定位城市文化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意义深远。

研究城市文化定位,就是对城市长期以来城市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反思和考证,确定城市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文化个性。研究城市文化定位有助于清晰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指导城市建设的走向,提升城市生活的文化品位,进而塑造完美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定位包括物质文化定位、行为文化定位和精神文化定位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构成和地域面貌等方面,是城市的皮肤,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行为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社会秩序、管理模式和文化活动等方面,是城市的肌肉,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中坚。精神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城市精神、历史积淀和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是城市的血液,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灵魂。

一、城市物质文化――经济稳步向前的株洲

株洲的综合实力在湖南省仅次于长沙排名第二,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排名56位。同样实力雄厚的还有株洲的工业。

株洲是“东方鲁尔区”,是民族工业梦想的承载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五”计划中,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外援的156个重点项目有5个、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项目有7个,这为株洲工业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131个全国第一相继在株洲诞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株洲工业已形成了以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基础化工、生物医药和食品、陶瓷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十六大以来,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及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株洲市多家工业企业先后启动改革,株洲工业发展开始进入战略性新兴时期。

株洲的商贸业的发展借助于株洲优异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目前有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红旗商业中心、响石商业中心等商业中心,形成了“以一带五、众星拱月”的商业中心格局。同时,株洲中心商圈被誉为“三湘第一商圈”,是湖南最大、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人流最密集的大型商圈。

二、城市行为文化――管理高效创新的株洲

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之中所做的能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行为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社会秩序、管理模式和文化活动等方面,是城市的肌肉,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中坚。

株洲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和工业城市,交通发达,流动人口多,曾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朱振湘作为株洲城市管理的操盘手,他认为一座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只有城市管理跟上了,城市的市容市貌才会发生明显变化,城市才能得到长远发展。立足于株洲城市管理的现状和城市管理工作的特点,株洲投入3600万建设覆盖全市中心城区的数字化城管系统,创新运行机制,创新考核评价和配套严格的奖惩制度,创新技术手段,实行“一个平台、两级监督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和“部件以条件为主、事件以区为主”的创新管理模式。该系统主要针对公共服务领域,以建立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机制为目标。株洲数字城市管理实现了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实现了事件问题的快速处置,推进了科学化的城市管理考评,成功地提升了株洲的城市形象,同时还吸引了湘潭、常德等市干部赴株洲学习株洲城市管理模式。株洲全力推行的“亲民、高效、科技、和谐”的城市管理模式,初步完成了城市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常态化管理、城乡同治,城市实现了由表及里、由外向内的变化,成为湖南省继长沙后的第二张名片,同时还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夸奖:“株洲精神定位好,城市管理好”。

三、株洲城市精神文化――“火车头”精神的株洲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生产上形成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精神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城市精神、历史积淀和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是城市的血液,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灵魂。

湖湘文化是形成于两宋时期的区域性文化范畴,株洲处于湖南中东部,是湖湘文化形成的腹地。从茶陵书院的建立,到大批知识群体对湖湘文化的贡献以及他们体现出来的思变、求新、知行合一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可以看出株洲文化的根基扎根于湖湘文化。依托湖湘文化,株洲人具有湖南人普遍都有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特点,同时,株洲也有其特有的文化特色。株洲是一座移民城市,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包容意识,与全球6个国家的6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关系;株洲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华夏始祖炎帝常年活动于炎陵、茶陵一带,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其足迹和遗址广布株洲各地;株洲是红色文明的摇篮,株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炎陵县、茶陵县是全国6个革命老县,有水口叶家祠、先农坛、红军标语博物馆等革命遗址;株洲是工业文明的基地,国家“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在中国的工业史上刻下131个第一,赢来了电力机车的摇篮、空空导弹的故乡、硬质合金的骄子、有色金属冶炼的基地的称号。

株洲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株洲城市的精神文化定位。2009年启动的株洲精神大讨论,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经多轮遴选,最终“火车头精神”以最高票数当选株洲精神的表述语。“火车头精神”体现了株洲的历史底蕴。1905年株洲境内修筑了株萍铁路,这是中国最早的铁路之一;“火车头精神”体现了株洲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株洲是中南地区最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同时株洲打造的两个亿的产业集群之一――轨道交通产业将引领株洲的铁路工业昂首走向未来;“火车头精神”体现了株洲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和市委、市政府“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指导思想。

四、株洲城市形象定位

株洲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株洲是一座优秀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株洲是一座交通枢纽城市,是中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株洲是一座年轻开放的新兴工业城市,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株洲是商贸之都,是一座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城市。

随着新的一轮经济发展潮流的兴起,一个城市要想在新的一轮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不仅仅是变大变强那么简单。必须要有自己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有自己的城市形象定位才能让自己立于世界各都市之峰,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株洲从老工业基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由火车拉来的城市向物流中心和三湘第一商圈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株洲的城市物质文化;由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向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交通模范城市的转变,以及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受到广大人民称赞的同时体现了株洲的城市行为文化;湖湘文化、炎帝精神、火车头精神是株洲城市精神文化的鲜明代表。

从城市物质文化、城市行为文化、城市精神化等角度考虑,综合株洲的各方面优势,株洲能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循环中争得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功能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中心和商贸繁荣。因此,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科技、教育为基础,以炎帝精神和火车头精神为精髓,综合湖湘文化特征,融长、株、潭于一体,发挥株洲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的特点,把株洲建设成为文明开放、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旅游发展、安居乐业的株洲新形象。

因此,株洲城市形象定位如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建成商贸繁荣、信息通畅、旅游及文化事业发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开放宜居城市。

上一篇:刍议公共危机的管理 下一篇:高中生生物课堂中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