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要尊重社会和民众的“利益判断”

时间:2022-08-18 05:15:54

黎明:要尊重社会和民众的“利益判断”

法律并不禁止民间监测空气数据,但若普遍支持外交部和环保部的意思,

也就等于承认行政力量可以垄断环境信息的采集权与权。

美国方面曾称“不反对中国驻美使领馆公布美城空气质量数据”,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例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没有这个兴趣”。对这条新闻,诸多网站没有关闭跟帖评论,浏览网上留言不出所料:网民几乎“一致对内”,不拥护外交部的立场。

环保部负责人日前反对外国驻华使领馆中国空气质量数据,网上的民意反馈,和这次外交部加入“反击”后的舆情一样,对环保部门也是一片批评声。我觉得,外交部和环保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在平时形成和信息过程中,若非根本不在意国内民众的反响,那就是对民众可能的反馈意见与情绪毫无预测能力。或此或彼,其间都实际存在两个低估:低估民间的分辨能力;低估民声反弹的影响。

别指望民众在所有事情、所有话题上,都一概循官意而坚守“民族主义”,其实民众总是“利字当头”。他们左掂量右掂量,当实在看不出外国使馆、国外组织的举动有伤中国国民的时候,也会以公理为尺度为外国人说好话。就说监测空气质量这事儿,国内民众认为在中国多一处第三方的监测点,其监测比国内更严格、更详细,这对中国人有利无害。仅此一项估价结果坐实,就决定了民众和国内权力部门不会同心同德。

国内权力机构出于面子的考量而反对外国人拥有监测、权,这是民众间对此事最常见的揣测。但民众不会以机构的面子为出发点,对这种事的评价,群众自己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准则,不承认谁的面子或谁的尊严问题,就算有人将“面子”寄托于此,民众对有悖于自身利益的尊严需求,也是强烈不满或始终存疑。

民间还有另外一个“利益判断”或“权利期待”。即,预测国内权力部门的对外表态,极有可能对国内发生不良作用,从而由“对外争权”带来“对内剥权”的后果。

环保部副部长称外国驻华使馆对中国PM2.5监测并数据技术上不规范,是干涉接受国内政的行为;外交部称外国驻华使领馆不具有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和相关数据的法定资质――按这个逻辑推论,国内除却官方之外的所有的监测、研究方,即便监测权与话语权全被剥夺也合情合理了。而今,法律并不禁止民间监测空气数据,但若普遍支持外交部和环保部的意思,也就等于承认行政力量可以垄断环境信息的采集权与权。

称外国驻中国机构监测驻地空气质量非法违规、不尊重,以此论,中国人就需要勇敢“捍卫”。然而,这个定性虽说字眼上显得非常严重,可相关的举动其实没伤害到任何人。民众有了明确的利益判断之后,说国内官方其实是小题大做乃至无事生非,就有了底气。涉及利益所在,中国民众平时多不讲理,但发现自身利益和外国人有相同点,其智力辨析能力自然发生“偏向”,官员的逻辑错误、技术错误,会全被他们发掘出来。

说人家没有从事环境监测的专业能力和条件,这就是说只有中国官方才有条件干这个。那么,中国就该在监测PM2.5项目的专业性上比权威、比公信力,而不是担心、压制缺乏能力的国家。再就是,万不该在承认中国使用美国进口环境监测设备的同时,还否认美国方面的专业能力。

中国的权力部门,看着网民的不敬之辞,也别抱怨大家不爱国。这里,国内民众看似“胳膊肘朝外拐”,其实他们始终是为自己着想,就是谁说有外部阴谋在,他们也心甘情愿上当了。民众爱自己,和“不爱国”扯不上;民众爱自己,这就是爱国。依据“在民”或“人民至上”的道理,中国的内政外交部门,倒是应该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审视自身是否和人民保持了“低度一致”――没人说你这就是“屈从外国”。

上一篇:中国城商行乱象 下一篇:退休与养老政策宜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