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元:“延迟退休年龄”伤害了什么?

时间:2022-07-09 10:01:49

袁元:“延迟退休年龄”伤害了什么?

政府为自身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一厢情愿地延迟退休年龄,

客观上损害的是劳动者的当下福利。

近日,人社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他们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言一出,退休年龄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与民意的浪尖。人民网7日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70%的被调查者反对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压力,作为学理讨论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思考,但出自于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建议,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的说法就关乎劳动者的权利问题。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便是一项社会福利制度,它也是现代国家政府与劳动者,雇主间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契约关系,劳动者以成年的劳动换取晚年的生存;雇主与劳动者以法定缴纳货币的义务换取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获得政府赡养的权利。所以法定退休年龄既不是劳动者什么时候想拿养老金就能拿养老金,更不能是人社部想推迟就想当然地会成“必然趋势”,它应该是基于―定标准下的共同约定。

毋庸讳言20年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作着实面临现实困境:之前缺乏基金积累,垫付历史欠账,造成养老金空账;老龄化加剧形势下,养老金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养老基金被通胀等。但这些原本是政府的担当与责任,寄希望于延迟退休年龄,无异于竭泽而渔、“寅吃卯粮”,既不现实更不公平。因为作为个体,劳动者以其劳动已经为社会的财富积累作出了贡献,丧失劳动能力后还要用“活命钱”为政府的历史欠账、社会的老龄化买单吗?

寄希望延迟退休年龄,或许可以有限地减轻养老金的当下压力。但未经劳动者合法授权,单方面地动摇法定退休年龄的企图,将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步入饮鸩止渴的尴尬境地。且不说延迟退休年龄,理论上可能加剧就业压力,造成社会隐患。政府为自身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一厢情愿地延迟退休年龄,客观上损害的是劳动者的当下福利。这在一个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剧增的社会里,于情说不过去,于理让人丧失对社会养老制度的期待和信心,使之难以维系。

从操作层面来看,延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压力的努力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首先,法定退休年龄究竟该由谁来规定?规定的标准?变更的条件?未经劳动者合法授权,变更法定退休年龄或延长工作年龄是否与《宪法》中劳动权、休息权相抵触?其次,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既然到了要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来加以维系,那当初制定这套制度的依据从何而来?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对劳动者个体而言,意味着养老金绝对数的减少,谁来承担这份损失?再者,既然在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规定了劳动者个体、企业的缴费义务,政府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养老权利?未经同意,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是否会造成侵权?

当然,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项社会福利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但动辄“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思路不仅损害了劳动者当下的福利,违背了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初衷。一个不断富裕的社会,劳动者的福利反倒在下降?这是一个谁都不愿接受的现实。同时,从功效上看,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延迟退休年龄所能带来的压力减轻是极为有限的。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比如,学习社保基金,拓展投资方式,让养老基金保值、增值;建立统一管理体系,实现“社会统筹”的最大化;加大国家投入,分享国企利润等。

延迟退休、降低待遇、缩小计发基数等是危机时期拯救稳定的无奈权宜之举。一个良性社会动辄猛药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除了让劳动者平添几分对“老有所依”无所适从的恐惧外,更重要的是它动摇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影响到被尊之为“国家”的信誉。

上一篇:Mn与TOC浓度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渤海西部陆域... 下一篇:揭秘“礼品回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