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18 03:57:37

对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学生热爱运动,兴趣广泛,喜欢田径、球类、武术、游泳等。即发展速度、耐力,又发展柔韧、力量。在平时运动中学生的肌肉、关节损伤时有发生。如何把运动损伤减小到最低程度是广大在校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校三个年级的100名同学,以及网上问卷。回收在校学生有效问卷91份,其中男同学46份,女同学45份:网上问卷12份,其中男同学7份,女同学5份。总共103份。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同时阅读有关运动损伤的文献资料以及对此类问题的分析。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参加运动程度:

各运动程度的损伤发生率对照表来看,在校学生运动损伤率为28.3%。看来运动损伤问题已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想要健康的成长,既要积极参加运动、锻炼身体,又必须降低运动损伤,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2.2受伤部位:

可以看出。踝关节的损伤率是最高的,其次是腕关节,膝关节(半月板),肩关节,腰部等。

2-3损伤原因分析:

可见,造成运动损伤原因主要有:自身身体素质差,注意力不集中,盲目练习,心情的好坏,技术动作变形,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疲劳等。这与没有遵循运动原则,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有关;

2.4对损伤知识的了解:

通过对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同学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知识不是十分的了解。这也是他们在平时活动时受伤的原因之一。

3研究结论与建议

3.1研究结论

第一,通过调查得出踝、腕,膝、腰是运动损伤率很高的部位。

第二,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对安全认识的不足,意识不够;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不充分,运动量安排不合理;缺乏运动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技术动作掌握不好、违反规则;身心疲劳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动作;场地、器材、装备有缺陷;纪律松懈,组织教法不当;不良的气候和条件的影响,气温过高或过低时参加剧烈运动引发损伤;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自身情况不够了解,逞能冒险引发损伤。

第三,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加强认识教育,加强对损伤的了解,能够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2建议

第一,针对损伤部位进行训练,预防为主,提高保护意识,既要勇敢顽强又要细心谨慎,克服麻痹大意思想。

第二,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依次进行调整;要合理安排运动量,防止疲劳发生。

第三,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后要有一定时间的放松、整理。

第四,加强器械运动的保护与帮助,并且保护动作正确合理。

第五。选择安全卫生的场地和锻炼环境,运动装备要符合安全要求。

上一篇:冰球运动员体能恢复与营养 下一篇:谈如何提高体能减少伤病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