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算命”:未来10年会不会的心血管病

时间:2022-08-18 03:26:18

“科学算命”:未来10年会不会的心血管病

什么是心血管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猝死、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脏疾病、外周动脉堵塞等。通常年龄大者发病率高、男性较女性多,有时还存在家族史,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是不可改变的。但心血管疾病的其他一些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常见的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吸烟、缺乏体育活动、暴躁的性格等。要想防止心血管疾病,必须从改变危险因素做起。

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评估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常常与生活方式不健康、代谢异常有关,发现问题后可以及时预防及改正。从提高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角度出发,需要估计自己发病的可能性,从而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哪些人特别需要自我评估

首先是已经确诊的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风、糖尿病等的患者。其次是一些高危人群,包括:中年人,每天吸烟者;肥胖,特别是肚子大(腹型肥胖者);同时存在血压高、胆固醇高等两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家庭中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特别是父母及兄弟姊妹很早就发生心脏病者;已经出现局部胸痛、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者。

评估需要哪些检查资料

1.病史资料。以前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家族中有无心血管疾病,运动情况、吸烟否、嗜好、教育状况等。

2.体格检查资料。体重、血压、心率、腰围等指标。

3.化验检查资料。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

4.心电图或运动心电图资料。

5.早发冠心病(男在45岁前,女在55岁前发病)或者有明显的家族史者可以考虑进行高敏炎症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等化验指标。

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及判断结果

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看作是“科学算命”,它是基于近百年来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成果、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而来。以未来10年中发生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表示,10%为高危人群,高危病人需要重点关注,积极防治。

根据欧洲心脏病学会2007年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可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血压、是否吸烟、血总胆固醇水平几项指标,在表中查出自己未来10年中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度。表中的数据是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计算而来,表格上端为性别、吸烟否,中间为年龄,左侧为收缩压的高低,下端为血胆固醇水平。

在欧洲,根据每个国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高低,将表格分为高危国家用表(表3)及低危国家用表(表1)。低危国家包括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保加利亚等国家,其他为高危国家。按照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水平,推荐使用表1。如果是低于40岁的年轻人,推荐使用表2查询。

根据自己的情况及化验值,就可以在相应的表格中查到具体的数字,它表示在未来10年中个人发生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的可能性;如果处在红色、黄色表格中,表示危险程度高;如果是绿色,表示危险程度低。

汪女士,45岁,不吸烟,血压的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胆固醇为6毫摩/升,对照表格,她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为0%。

自我评估后应该怎么办

1. 如果您是低危人群,请保留目前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您是高危人群,请立即就医,干预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选择健康食品,每天至少30分钟的体力活动,避免中心性肥胖:①使体质指数(BMI)

3. 对于已经确诊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上述指标的控制需要更严格一些,才能更有效地预防疾病。包括:①血压低于130/80毫米汞柱。②血总胆固醇

上一篇:“国学”兴废与养生 下一篇:知了声中的“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