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员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8-18 02:13:36

疗养员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新时期疗养员的安全问题被放到了重要位置。为适应护理安全的需求,疗养院护理工作者从入院宣教、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技术训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疗养员事故的发生率。

【关键词】 疗养员;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的安全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10月宣布成立病人安全联盟,旨在减少因安全问题导致的疾病、伤害和死亡,老年人的安全问题[1]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老年人组织器官能力减弱[2],各种功能衰退,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反应迟钝,手足协调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因素是引起各种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疗养员的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将近年来有关安全护理对策方面的文章总结如下,以便相互探讨,采取对策,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促进护理安全管理。

1存在的安全问题

1.1生理反应能力下降引发的安全问题视力听力等感知觉下降,动作反应时间长,认知能力减退,这些自身生理的变化易导致老年人视物不清,位置感不强,动作僵硬,反应迟钝,由此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性[3]。其中,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跌倒[4]。老年人跌倒有多种原因,要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关注。如本身平衡能力差等。②烫伤。因老年人年龄偏大感知觉迟钝,对冷热刺激感觉不灵敏。③坠床。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更增加了其意外坠床的可能性。④窒息。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加上反应迟钝,吞咽反射欠灵活,进食或服药常易噎在咽喉部或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1.2安全防范意识淡漠[5]或知识缺乏造成的安全问题

1.2.1疗养员安全意识淡漠易引发的安全问题疗养员对安全的认知不够,思想上麻痹大意,安全意识淡薄。此外,在疗养期间私自离开外出或办事时极易发生迷路、交通事故等安全意外。

1.2.2疗养员随员、陪护安全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安全问题对于患者陪护或雇佣的家庭护理员[6],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护理培训,缺乏安全护理常识,不能够准确地了解疾病特点、心理需求及安全护理的重要性,自认为能够给疗养员解决吃、喝等问题就可以了;还有一些陪护人员极度缺乏责任心,不但对疗养员的照顾不够仔细到位,而且在看护过程中脱岗的情况时有发生。

1.3与环境、设施、天气有关的安全问题

1.3.1与环境、设施等因素有关的安全问题疗养员由于初次入疗养院疗养,住院期间对疗养院环境相对比较陌生,地面不平或在湿滑的地方尤其是在浴室、洗手间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卫生用具的设置不当、病室和楼道灯光强度不合适、床铺高矮等未能合理安排、楼梯过陡或台阶过高、周围无扶手或扶手安装不当等,在老年人身体平衡力差、步态不稳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摔伤等事件的发生。

1.3.2与天气等因素有关的安全问题 雨雪天气,路面湿滑易造成疗养员跌倒等事故的发生。此类问题在疗养院安排外出景观治疗的过程中较常发生。

1.4医护人员淡漠[7]引发的治疗安全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指疗养员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护士的责任心不强,不细心,不按规章制度或操作流程办事,对疗养员所造成的危险,如:给药剂量错误、漏给或错给,这类问题是危害性最大的、影响疗养员安全的危险因素。也有极个别的年轻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经验不足,对患者的安全护理重视不够,安全宣教措施不到位,特别是对于有陪护人员的疗养员,护士则易依赖陪护而缺少了对疗养员应有的关心与重视,淡化了患者的安全是护士的职责和义务。

2护理对策

2.1对疗养员随员做好安全性教育[8],引起家属的高度重视与疗养员随员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利于随员的主动参与。对疗养员及其随员做好详细的安全宣教,通过介绍相关的知识使老年人了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引起高度警惕。

2.2制定护理措施[9],防患于未然身体平衡能力差的疗养员要有陪护,责任护士亲自巡视。跌倒易发生在姿势变化时,如站立、如厕、坐下、起床、上床、转身等,告知疗养员上楼时的第一个台阶或下楼时的最后一个台阶应多加注意,小心谨慎[10];淋浴时先行调节水温,避免烫伤,尽量不要采用热水袋和电热毯取暖,如要热敷,应严格掌控温度及时间;有意识障碍者应加床栏,如发现老人睡向边缘时要及时拉起护挡并告知;预防哽噎及呛咳事件的发生,交代其细嚼慢咽,不可大口吞咽,吃饭时少说话等。

2.3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

2.3.1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通过相关法律的学习,加强道德和素质教育,这是职业的需要,也是安全护理的根本。护理人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预防为主的安全护理理念,树立安全就是质量的安全护理观,护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安全隐患,主动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的护理服务和亲情式服务,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11-14],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提高认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15]。

2.3.2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杜绝医疗差错事故护理人员一定要坚持“三查八对”制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它既是判定与预防差错事故的要素,也是解决护理纠纷的准则。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9项“患者安全指南”, 这9项指南包括:①仔细核实看起来或听起来相似的药物名称。②治疗前确保患者身份无误。③在患者移交过程中尽量把相关情况交代清楚。④确保在正确的部位施行正确的治疗程序。⑤小心地使用浓电解液。⑥患者移交后确保用药的准确性。⑦避免医用导管的错误连接。⑧确保注射装置的一次性使用。⑨保持双手的卫生以避免感染。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观察周围是否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时刻警惕避免不应有的意外。

2.3.3病房实施整体护理,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护士配备是否合理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病人安全。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病人,护士与病人的接触密切、连续而广泛,其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及具体性等特点,因此,护士及护士工作与疗养员的安全、医疗质量密切相关。

2.3.4恪守注意义务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依法执业的管理理念,要善于分析发生安全问题的隐患和危险因素。在疗养员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将健康和安全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制订积极的干预对策和安全措施。针对老年疗养员的特点和陪护人员的具体情况,利用医患座谈会、查房和深入病房等机会,进行安全知识宣教,把安全、保健知识的宣教作为入院介绍的组成部分,以制度的形式制订成文,以保证在护理工作中顺利执行。

2.3.5严格等级护理疗养员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疗养员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与主管医生进行沟通,结合病情和生活自理程度决定护理等级。严禁依靠家属和保姆,对保姆和外来的陪护人员由护士长进行培训,以保证疗养员的安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虚心学习兄弟医院在护理方面的经验,全面提高护理技术和专业素质,积极消除安全隐患[16]。利用晨交班、科会等时间,选择院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提醒和教育全体护士,通过举一反三,达到教育和吸取他人教训的目的。

2.3.6 环境与设施的管理入院后详细做好周围环境的介绍,地面防滑时加防滑垫,窗户加设特殊的防护栏,电源及插座等设备装保险盒;房间光线明亮,电源开关等应易触及,地面平整,物品放置有序,地面保持干燥。从安全角度设计室内布局,尽量减轻跌伤后损伤。

2.3.7加强住院期间医嘱执行的力度与可信度疗养员住院期间需与疗养员及其随员做好服药方面的安全宣教,要仔细说明目的与重要性,取得疗养员及其随员的理解与合作,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3.8加强重点薄弱环节的管理加强高发时间:节假日、双休日、夜半等时段,高发事件:输液、输血,应用青霉素、氯化钾、氨茶碱等易出问题的药物,高发人群:新毕业人员、新调入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17-18]等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

2.3.9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突发事件要及早发现、及早报告、慎重处理,要求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做到熟练掌握,处理步骤有效率达100%。

3讨论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比正常人群在住院期间更易发生危险,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疗养员,由于他们自身平衡能力差,活动耐力差的特点,更易发生一些外伤性的损害。安全管理过程不仅要根据疗养员的年龄、个性、疾病等特点进行预测,还要根据随员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认知能力、防护意识综合预测危险因素。疗养员住院的护理安全管理应是各级领导、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家属及随员共同关心和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雅梅.老年保健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22):12.

[2]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21.

[3]乐霞.老年病房安全问题与管理措施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7,12(2):4.

[4]毕琼英.老年人跌跤相关因素和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8,1(5):3.

[5]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39.

[6]汤哲,方向华,向曼君,等.北京市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64-469.

[7]余小萍,朱萍.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的探讨与对策[J]. 护理杂志,2005,22(7):50-52.

[8]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 防范护理差错[J].中国护理杂志,2004,10(3):246-247.

[9]刘玮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习后护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3,17(5A):551-552.

[10]孙建萍.老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21.

[11]古建华.从举证责任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J].中华 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12]席淑华.建立护理安全监控网络的探讨[J].中华护理 杂志,2004,39(3):196-197.

[13]张优琴.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调查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1-203.

[14]孙巧惠.手术室护理合作差错及防范措施[J].护士进 修杂志,2004,19(3):228.

[15]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 理杂志,2004,39(3):191-192.

[16]刘岑,汪昌玉.住院病人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 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91-94.

[17]李艳萍.计算机工作站护士发生差错的原因及防护 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9-41.

[18]李有莲.护理工作中相关法律问题探讨[J].护理研究, 2004,18(3B):548.

(收稿日期:2008-12-29)

上一篇:对急性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下一篇:他汀类药物的骨保护和免疫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