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贫困护生心理压力源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8-18 01:52:52

80例贫困护生心理压力源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95-0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源,为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抽样法抽取我校大学一年级在读的护理专业学生16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80例贫困生作为实验组,80例非贫困生作为对照组。根据自制的大学生压力源测量表,从家庭、经济、学习、人际关系及就业五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经济方面压力较大的贫困生(实验组)占61.25%,非贫困生(对照组)占8.75%;实习就业方面压力较大的贫困生(实验组)占71.25%,非贫困生(对照组)占47.5%;学习方面压力较大的贫困生(实验组)占53.75%,非贫困生(对照组)占28.75%;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好的人际关系的贫困生(实验组)占35%,非贫困生(对照组)占61.25%;家庭因素方面父母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贫困生(实验组)占21.25%,非贫困生(对照组)占41.25%。结论:贫困护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家庭、经济、学习、人际关系及就业等五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倍加关注贫困护生的心理,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贫困护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 护生 心理压力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多。因此,近年来,高校心理障碍事件发生率逐年增高。为促进大学生心身健康,笔者就我校护理专业贫困学生的心理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校2010级护生中,按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分层,随机抽取贫困学生80人,作为实验组,非贫困生80人,作为对照组。年龄为18~21岁,平均20岁,均为女性。

1.2 方法: 测评工具:自制压力源测量表,该调查表共40道题目,从家庭、经济、就业、学习及人际关系5个方面进行调查,要求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有无该种情况以及程度如何进行评定。

测评方法:将上述抽取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统一集中进行测评,填表前由老师说明测试的目的及意义,让受试者独立完成问卷,完成问卷所需时间平均在20分钟左右,当场收回。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的一般情况 整体分层随机抽取2010级护生160名(其中贫困生80名,非贫困生80名),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60份,有效率100%。

2.2 贫困护生心理压力源的相关因素 贫困护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来自经济、学习、实习就业、人际关系和家庭等五个方面,具体见表1.

3 讨论

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1]。曾天德[2]等调查结果显示,被试样本中有明显心理症状的学生占2.3%,有轻度心理症状者为26.8%。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明显。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3]。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家庭、经济、就业、学习及人际关系。

3.1 家庭经济情况严重影响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 对贫困生而言家庭拮据是困扰他们最大的问题。每年近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对贫困生来说是一笔较为沉重的负担。同时,贫困生从边远地区走入城市,对许多事物非常新奇,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消费欲望。另外,班级活动、同学聚会、互赠礼物等社交活动中,额外的消费都给贫困生沉重的心理压力。生活上的拮据和社交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4]。部分贫困生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进行勤工助学,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生活经济来源之间的矛盾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5]。本项研究显示61.25%的贫困生有较大的经济压力,而仅有8.75%的贫困生有较大的经济压力。

3.2 学习压力是影响贫困护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学习是大学生首要的任务,贫困生较普通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一方面,他们想用优异的成绩来证实自己、来报答父母,但由于初高中的学习基础较薄弱,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这导致贫困生一入校就面临学习困难的问题,期望过高与现实的落差导致贫困生背负严重的心理包袱[5]。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生为了完成学业进行勤工俭学,由于未正确处理好勤工助学和学习的关系,以致影响学习成绩,这又导致贫困生产生愧疚和自责的心理,甚至丧失了自信心。本项调查也显示98.75%的贫困生存在学习压力,其中53.75%的贫困生学习压力非常大。

3.3 实习就业是影响贫困护生心理健康的另一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上升。在面临“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下,贫困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贫困生渴望通过自己的就业养活自己,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又受“找工作要有背景”的不良观念的影响,不仅担忧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工作,而且不满和悲观的情绪非常强烈。同时,许多毕业生对自己预估不足,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好、地域好的就业单位,而较少考虑基层的就业单位。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不少毕业生的期望值受到较大的冲击,导致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进而失去竞争的勇气和动力[6]。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压力在大一时就已凸显,本项研究中71.25%的贫困生有较大的实习就业压力。

3.4 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 自卑和自尊的矛盾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7]。部分贫困生因家庭贫穷而感到自卑,不愿在他人面前表露出经济的拮据。但同时贫困生又有较强的自尊要求,导致部分贫困生不敢与他人交往,表现为孤僻、不合群,也有部分贫困生表现为虚荣、攀比。正常交际的需求和自尊心之间的矛盾严重的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他们往往为了掩盖矛盾,逃避现实,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敢参与班级活动和同学间的社交,为了掩饰自己经济上的贫困和心理上的失落,不愿主动与他人交往,更不愿别人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就产生远离集体、自我封闭的心理和行为。另外,出身农村的贫困生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较为欠缺。本项研究中65%的贫困生缺乏知心朋友。

3.5 家庭因素是影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的基础 除了经济方面,家庭中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和对子女学习的支持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贫困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本项研究中78.75%的贫困生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对护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8]。另外许多贫困生的父母身患疾病,80例实验对象中有11人父母一方或双方已故,这在一定程度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担忧父母的身体,另一方面也担忧家庭的经济,使之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以致影响成绩,进而又导致贫困生产生愧疚心理,更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形成无法摆脱的怪圈。

总之,贫困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高度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抗挫折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尼春萍,化前珍,刘喜文,刘健.女性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273-3275.

[2] 曾天德.高级职业护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职业学,2006,34(3):251-252.

[3] 夏小林.高职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2):101-104.

[4] 周美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590-591.

[5] 王维勋,王海燕.高等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211-212.

[6] 张叶.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52-54.

[7] 申红.高校特困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9(4):110-111.

[8] 吉红,申蕊娟.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9,7(4):1007-1009.

作者单位:418000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浅谈PCR检测流感病毒的室内质量管理 下一篇:关于综合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因素及生活质量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