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不再是浮云

时间:2022-08-18 01:47:40

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技能课,教师更多的是重视技能操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学生在技能落实的情况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力;灵感;奇思妙想;生活经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那究竟什么是想象力呢?想象力,顾名思义就是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许多学科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我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却发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想象力差得可怜。比如在三年级上半学期,学习了画图之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幅画,结果从上交的作品中几乎挑不出一幅满意的作品,学生除了画房子、小树、太阳……这些我们在课堂上作为范例教的东西之外画不出其他东西来,这是我们操作技能没有落实吗?不是的,如果我们提供给他们一张范画,哪怕是比较复杂的,学生对着“依样画葫芦”,不说十分像,八分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没问题的,有些学生的作品可能线条的流畅性比范画还要好。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不知道到底画的是什么。那为什么这些孩子在信息技术这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却发挥不出想象力呢?真的应该从教师身上多做一些反思了。

假如随机推门去听某一个老师的信息技术课,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教师对学生讲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操作你要掌握、很有用,那个方法你要学会,然后就看见学生忙忙碌碌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很机械。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技能课,我们更多的是重视技能操作,但是学生的想象力也不容忽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有关。那如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呢?

一、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灵感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一种气氛,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的感染之下,诱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灵感思维。在课堂上可以多运用看录像、讲故事、听音乐等手段,因为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情境提供的种种具体表象,能促使学生感知,使学生与情境之间产生种种交流,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心理“催化”效果。学生想象的彩翼自然张开……比如在画图的练习课上,让学生画一幅有关春天的画,我先用一段文字加上音乐让学生先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就像换上了绿色的军装;花开了,就像张开了甜蜜的笑脸;鸟飞了,就像去参加王母的蟠桃会了;虫子叫了,就像在举行音乐会了;几只粉蝴蝶在花丛中化好妆,翩翩起舞。这时,柳树上飞来几对画眉和黄莺对唱,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约会吧!”青蛙也从井里跳出来呱呱地叫着,像是在感谢春天,让自己能够重见天日。池塘里的小鱼儿游来游去,正在尽情地欣赏着水中的画廊。春天真的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听完之后让学生说说想画什么?他们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唯恐老师不叫自己。开始作画了,小朋友有的边画边手舞足蹈,有的在笑着自言自语,有的却表情严肃地画……他们都沉醉在自己想象的天地里。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创造性思维,设计出了一件件新颖漂亮的作品,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中善于发现开启学生想象力的金钥匙,挖掘他们的奇思妙想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新看法,教师不能一盆冷水浇灭,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要交给学生想象的方法和思路,挖掘他们的奇思妙想。因为某一学生的新看法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新看法,这些学生的新看法又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新看法,反过来又影响到原来的看法。如此反复循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异常迅速的发展。如果事先有个框框,设个套套,就不会有真正的想象活动,只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三、在生活中找发散思维的载体,进行创作

“创作”与“想象”从来都不分家,“想象”是“创作”的基础,而想象不是凭空乱想,想象是再现生活的屏幕,它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解而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日常的一些生活经验加以引导,由此把课堂建构成一个真正“生活世界”。例如让孩子想,一块砖头除了盖楼外再想几十种别的用途。还有当前地球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上完《环境调查报告》这一课后,学生查阅有关资料知道月亮上的阴影被科学证明为沙土或岩石,于是不再与桂树或嫦娥、蟾蜍这样的意象联系在一起,传统意义上的想象力的大门就被关闭了,另一扇门也随之打开:我们想象有朝一日在月球上居住。这时候我让学生创作一份有关月亮的绘画作品,结果是相当满意,作品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想象力就好像是船上的风帆,教师的责任就是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让孩子的情感、思维学会变“频道”和有“弹性”,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我们呼唤充满想象力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高履琴.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www.etc.省略.

[2]田稔田.在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中国教育报,2008(11).

[3]金艳红.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与学,2009(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临海市哲商小学)

上一篇:让学生享受探究的快乐 下一篇:构建生活化课堂,领略数学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