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在课堂上的作用

时间:2022-08-18 01:22:35

律动在课堂上的作用

音乐课堂教育并非都以培养专业型音乐人才为目的,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不论是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还是柯达伊和奥尔夫教学法都提出让学生“动”起来,参与音乐实践,并享受音乐活动。律动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上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学习音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它在现代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音乐课堂中选用大量精美的视频和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把抽象音乐变得具体而形象。然而,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有时也阻碍了学生在音乐课上听觉和感觉的发展。而律动是学生根据对音乐的听觉感受,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律动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课上集中注意力

一节精彩的音乐课必然是丰富的,学生在音乐课上视、听、唱也不免有些乏味,而新鲜有趣的刺激必然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随音乐进行律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离开自己的小凳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最直接的感受,更好地体会音乐中的喜怒哀乐,让一节课真正“活”起来。

二、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音乐是无国界的,现在音乐课内容不仅涉及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也有许多西方国家的音乐作品。也许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可是观看和学习当地的特色舞蹈可以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会音乐的情绪。例如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时,我会在课上给孩子们观看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孔雀舞》的视频,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启发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此时我教一些简单的孔雀舞的动作:孔雀动头、饮泉戏水、展翅抖翅等。让孩子们跟随音乐律动把自己当成一只快乐而美丽的小孔雀尽情表演,更好地投入歌曲的情境之中。在教唱彝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歌曲时,孩子们在演唱歌曲时,体会到歌曲中欢快的节奏而情不自禁地动了起来。我就向大家解释:“彝族的人们能歌善舞,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歌声和舞步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于是,在歌词部分,我教同学们彝族舞蹈的一些基本舞步,而对于衬词―“阿里里”,我鼓励孩子们发散思维,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来表达快乐的情感。最后在班里进行分组、分角色的表演唱,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三、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运用身体律动感受音高。教师引导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利用简单的舞蹈手势就可以感受音乐的高低起伏、旋律线的走向,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中的音高。例如在教唱一年级《哈里罗》这首歌曲时,我就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哪一句仿佛在上楼梯,哪一句是下楼梯,鼓励学生利用手势的上行下行、高低起伏来表示歌曲音高上的变化、旋律的走向。对于高年级学生音高的训练可以借助一些柯达伊手势进行学习。如此一来,不仅把抽象的音乐用自己的肢体进行描绘,而且避免了在低年级大量教授乐理知识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的结果。

律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节奏。在教学中我选用对比教学法,同时也让学生们跟随不同音乐进行律动,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律动?”,去感受音乐的不同。律动对音乐教学中的节奏学习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一般容易掌握二拍子、四拍子的节奏而对三拍子的节奏还不够敏感。在学唱三拍子的歌曲时,我首先让学生学做小指挥,打三拍子的节奏,学会歌曲后再加入三拍子的舞步走一走,让学生在重复的音乐学习中找到新鲜的,体会三拍子――强弱弱的歌曲风格。

利用肢体动作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每首歌曲都有它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利用身体律动可以把隐性的音乐形象显现出来。例如在教唱《动物说话》这课时,第一段我带领学生学会歌曲后,边唱边模仿小鸡的动作和神态,让学生演在其中、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不但对歌曲中的小动物印象深刻,而且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在教完第二段小鸭子的歌曲时,学生主动跳起来、演起来,更乐了起来。

四、律动的现实意义

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想表现、爱表现,渴望被关注的那种活泼的心理特点。在音乐课堂中加入简单的律动来感受旋律线的走向,学习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舞蹈,如新疆舞、蒙古舞、傣族舞等,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地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在音乐中敢表现、爱表现。

当代的音乐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知美好、收获快乐、获得心灵的启迪。适时正确地在音乐课堂中加入律动,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与学生的无限潜力,发挥音乐课堂的艺术性。教学中要注意渲染课堂气氛,使音乐课熠熠生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单位: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小学江苏】

上一篇:绘出思维的风采 下一篇:钡餐、CT及胃镜应用于胃癌诊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