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时代”的大思考

时间:2022-08-18 11:26:05

“战前时代”的大思考

中日在问题上频现争议和摩擦,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中日正在进行“无声”的海空对抗。那么,在中国已经实现对领海常态化立体巡航的今天,日本将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反制,中国应该怎样赢得这场海空对抗?本刊特访了战略专家、著名科普作家宋宜昌先生。

中日进入“战前时代”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宋宜昌先生,中日海上对抗现在处于怎样的战略局势,美国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怎样的?

宋宜昌(以下简称“宋”):中国虽然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思想,也希望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明确了自己的意图和发展方式。主席说过“太平洋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但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主义国家并不认可,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和平崛起的先例。以二战中的太平洋为例,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在与日本争夺太平洋海权的过程中,在每个岛礁都曾痛苦地鏖战才战胜日本并获得了驻军的权利。中国不能单纯地通过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兵不血刃”的赎买战略博弈就能够获取美国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因此,争端深化后,中国实际上已处于“战前时代”,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一根筋”的日本人

记:日本是如何总结二战战败经验教训的,其思维模式具备什么特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目前“海自”的优势在于哪些方面?

宋:日本这个缺少哲学家的民族的思维方式比较单向和线性。例如,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损失的航母主要是被美国俯冲轰炸机用炸弹击沉的。日本经过总结得出了以下教训:首先,要避免指挥上的混乱,不能在舰载机装鱼雷还是炸弹之间犹豫不决;其次,航母甲板不能太薄,从而能够让炸弹轻易穿透。因此其后续研制的航母从“大凤”号到“信浓”号,甲板设计得越来越厚。因此,日本这种做法可以称为单向吸取教训,而没有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理论去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虽然单向思维存在着种种局限,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正是凭借这种思维模式和赌徒般的心态打赢了、日俄战争和一战。然而大赌必然导致大输,日本“一根筋”地认为,本次赌赢,那么此后的赌局就一定会赢,于是在二战中押上了全部“筹码”却输得干干净净。

战后美国对于日本军备建设有严格的政策限制,美国之所以给了日本可趁之机,因为美国是民主国家,大量议员提交各种法案,在国会通过之后才能生效,而总统的注意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不能决定产业方向的调整和对外事务横加干涉。美国是“民意帝国”并非“专制帝国”,民意会影响政策走向。在舆论焦点集中在越南战争的情况下,导致总统和议员放松了对日本的限制。除了日本,德国也在越战期间抓住时机,迅速崛起。因此,我认为日本的快速发展除了美国的支持外,对战略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

全面出击,不战屈敌

记:目前,“海自”采用什么策略,在哪些方面下大力气来试图赢得中日海上对峙的胜利?

宋:就目前而言,日本在反潜作战方面有长处,但是中国在争夺制空权和反舰方面有优势。就未来发展来看,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擅长处理复杂局势,而且国防工业体系非常完整,而日本只能押宝在少数“独门暗器”上。因此,中国应当尽量将局势复杂化,公务船、水面舰艇、侦察机、战斗机和潜艇等多种对抗方式一起使用,甚至可以考虑在以西部署基于海上钻井平台的大型预警节点,成为日本的“眼中钉”。这样,日本就必须在摧毁中国关键节点这个问题上花费大量的精力,逐渐丧失对于自己优势领域的发展和跟进。通过多管齐下地出招,中国利用自己完善的体系,扰乱日本的注意力,让日本无法将问题简单化,让日本不清楚中国的“杀手锏”到底是什么,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这时候日本就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谈判、让步。

记:中国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发挥哪些优势来赢得中日海上对抗?

日本现有4架E-767,按照8个小时滞空时间来计算,只能在一个主要方向实现24小时持续预警,只要有一架被击落就意味着其预警体系的失效。因此,按照日本的游戏规则,战时,中国如果能击落一架E-767,日本就会放弃对抗,进行谈判,这就是日本原则。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拖延对中国有利,因为时间会将中国快速的发展增量变成实际的存量。但中国的对手不愿意拖下去,在“南海撞机”、“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后,逼迫中国在1999年重新开始重视军工,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因为国际战略舞台向来是“老大”纠集盟友去打压“老二”。苏联、日本都是曾经的“老二”,但是都被美国这个“老大”通过冷战、经济等手段打压下去,一蹶不振。而中国就是现在的“老二”。不过美日现在的战争企图反而给了中国彻底解决对抗问题的机遇。但是中国在进行战争方面精神准备不够,没有足够的动武意志。我们应该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虚实结合,让日本不得安宁,否则日本就会让我们不得安宁。

中国的“杀手锏”是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而且在军用电子领域有可观存量。中国的电子和信息产业水平在改革开放后有长足发展,军用电子工业水平甚至直逼美国。中国在军用电子领域的优势结合航天工业的导弹,就能发展出远程、高精度打击体系,变成一招制胜的“杀手锏”。如果科学合理地展示中国这种能力,就可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摘自《舰船知识》)

上一篇:品牌危机公关中的消费者浅析 下一篇: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