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洞庭变电站基础设计研究

时间:2022-08-18 10:49:01

220kV洞庭变电站基础设计研究

摘要:220kv洞庭变电站兴建于原上海杨树浦电厂内,建设场地内地质情况复杂且下卧运营中的电缆,本文介绍了变电站基础设计中的地基处理方法,基础设计方案和施工监测要求等,实践证明设计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变电站;电缆隧道;压密注浆;筏板基础;施工监测

1.

2.中图分类号:TM411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220kV洞庭变电站工程是上海杨树浦电厂改造实施的配套工程,为配合杨树浦电厂从厂区整体开发考虑,减少对厂区开发用地的影响,变电站站址选在杨树浦电厂内#1电缆竖井的南侧,腾越路的东侧,距离#1电缆竖井仅7m。变电站主体建筑物拟建场地中部有一条埋深约23m的220kV 电缆越江隧道。隧道内径为2.4m,壁厚为24mm。目前,隧道内铺设9根正在运行的220kV高压电缆。隧道北端与#1电缆竖井相连。变电站的兴建势必会对电缆竖井和隧道产生不利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建筑物基础设计

2.1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

根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变电站基础下的持力层分布比较复杂,基本分为两大类型:换填素土与加固土。换填素土主要分布于建筑物基础东南、东北两侧。而加固土分布又有三种情况:原干煤棚基础周围存在围护桩、原干煤棚堆煤区域为黑色煤渣、原道路及篮球场区域为粉粘与砂粉土层。

三种类型加固土的承载力都能满足要求,而素填土在回填过程中,受施工工期及雨天的影响,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素填土中根据现场情况有分为三种类型,其中①A层土,土质松软,表层呈“弹簧土状”,标贯有放锤自沉现象,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①B层土,经一定压实处理,土质相对较好,具一定承载力,经适当的地基处理后,可作为拟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①C层,土质松软,未经压实,承载能力较低,如采用①B层作为拟建构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需对①C层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处理。

地基土承载力建议值

土层序号 重度

(KN/m3) 静力触探

Ps(MPa) 标准贯入试验

N(击)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kPa)

①A 18.0 0.31 1~2 30

①B 18.1 2.30 3~5 60

①C 18.1 0.38 40

由于基础持力层的土质性能差别很大,桩基是首先考虑的方案。但由于要避开基底下19m左右一条地下电缆隧道,需采用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较小的灌注桩(直径600),桩间距至少要大于4m。另外,场地内存在原桩基,这给桩基设计带来很大的难度。且桩的重心很难调整到和基础重心一致,所以,认为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的形式比较合适。这是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建筑物只有二层,局部三层,基底压力只有 85kN/m2(不考虑浮力的作用),二是筏板基础抵抗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强。

根据场地内换填素土的特性和现场条件,我们考虑采用压密注浆的方法。压密注浆适用于处理砂土、粉性土、黏性土及一般填土层。压密注浆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及改善地基土的变形能力。

压密注浆孔的布置原则,应能使被加固土体在平面和深度范围内连成一个整体。注浆孔的间距按1m范围设计,多排孔宜采用梅花型布置。注浆处理范围超出回填区1~2排孔。有基坑围护侧1排孔,无基坑围护侧2排孔。

压密注桨采用水泥强度等级42.5,水灰比0.6,水泥掺入量为120kg/m3。根据现场注浆试验确定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压力由试验确定。

注浆顺序必须根据地基土质条件、现场环境、周边排水条件及注浆目的等确定,应采用先后内部挑空间隔的注浆施工方式,不宜采用自注浆地带某一端单向推进的注浆方式。由于本基坑的特殊性,为防止浆液流失,压密注浆必须在基坑围护完成后再进行素填土区域的压密注浆施工。压密注浆加固深度为回填区域的底部(吴淞高程-4.500m)~基础底部以上2.000m(吴淞高程1.360m),总共加固高度为5.760m。

2.2筏板基础设计

变电站建筑物是一幢带半地下室的二层(局部三层)建筑物,地下室层高3.8m,基础采用带护壁的片筏基础。因建筑物长81.75m,宽51.9m,基础的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基础座落在不同的土层上,为了提高整个基础的刚度,基础梁高取2m,筏板厚取0.5m ,基础底标高-4.940m。

基底下经压密注浆处理后的土并不理想,但基底下0.5m的加固土达到了100kPa。经分析认为,素填土比较松散,浆液朝下流动,而到-5.500 m深度基本不朝下流动,由于-5.500 m以下土中水泥含量较高,复合土地基承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

根据地基处理的实际情况,对片筏基础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整个基础下换垫厚度不小于500的中砂,这样不仅解决了原地基处理不佳的加固层,也避免了基础不宜座落在不同的土层上的缺陷,相当于在基础底部设一道褥垫层, 使整个基础的受力更合理、均匀。另外,由于基础比较长,为便于基础施工及防止基础开裂,在基础两侧设二道 800宽后浇带。

经过计算,建筑物基底压力为85kPa(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只要持力层的承载力大于85kPa,基础承载力验算就没有问题。由于加固土的种类较多,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建筑物基础在施工前,对压密注浆处理的素填土、原干煤棚内区域的加固土、原道路及篮球场区域加固土都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试验结果均大于100kPa,因此,建筑物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在设备正常运行阶段,P/F浮=(85-10x3.14)/10x3.14=1.7>1.1,建筑物抗浮满足设计要求。但在基础施工阶段,井点降水需在框架结构全部完成后,方可停止井点降水,否则,建筑物会有上浮的可能。基础的沉降经计算只有20mm, 这是因为基础埋深较深,基底的附加应力只有15kPa,因此,基础沉降几乎可忽略不计。

3 施工监测

变电站基坑的施工,对下卧的电缆隧道以及旁侧的1#工作井影响很大,特别应关注工作井与隧道连接部位。由于基坑开挖卸载后,电缆隧道受到地下水作用和土体卸载变形影响,很可能造成电缆隧道沉降或上浮、#1电缆竖井井身结构的倾斜,严重时将导致隧道及#1电缆竖井结构变形开裂漏水,影响电力隧道及#1电缆竖井结构安全和电力电缆正常运行。

变电站工程建成运营后,由于变电站结构及其设备荷载的作用,其加载过程会引起变电站基础下的土体再压缩。变电站建成后粘土的次固结等,也会引起土体的沉降,从而导致电力隧道的沉降或变形,甚至工作井与管段连接部位的变位等。

因此,对地下电缆隧道及电缆竖井作了专项监测方案,要求对#1电缆竖井与电缆隧道结构进行全自动监测,并配合人工巡视,实时把握#1电缆竖井与电缆隧道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变电站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影响范围内#1电缆竖井与电缆隧道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对结构现状进行准确评估,为评估施工对电力隧道影响提供依据。报警值设置原则是:监测过程中,相邻监测点的不均匀沉降实测值,每日小于1.6mm,累积沉降量小于16mm;接头张拉量为零,则认为隧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相邻监测点的不均匀沉降实测值,每日大于1.6mm,累积沉降量大于16mm;接头张开量大于零,监测系统将报警。相邻监测点的不均匀沉降实测值,每日大于2mm,累积沉降量大于20mm;接头张开量大于零,需召开现场会议,并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4.结论

建筑物基础经过三个月施工已全部完成,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基础及地下室梁、板、墙、柱均未发生裂缝等质量问题。目前,整个建筑物施工已基本完成,正进入电气设备安装阶段,地下电缆隧道及#1电缆竖井从基础施工开始,一直处在全自动监测下,没有出现报警现象,建筑物沉降量小于10mm,估计设备安装后的总沉降量不会大于20mm。主体结构及基础均未发现裂缝现象。因此,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李俊光, 黄鑫, 杨小礼. 城市隧道下穿电缆隧道时的数值计算分析及变形沉降预测[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8, 5(1): 68-71.

[2]曲村等. 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电缆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J]. 振动与冲击, 2011, 30(3): 264-268.

[3]唐秋元, 李杨秋, 胡居义. 某拟建电缆隧道与在建地铁隧道相互影响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704-708.

[4]吕英干. 浅谈电缆隧道渗漏水的处理[J]. 浙江电力, 2004, 23(4): 53-55.

[5]徐麟, 曾元和. 宝钢地下管廊及电缆隧道渗漏状况及处理对策[C]//尚守平. 第六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2, 775-778.

[6]罗国权. 工厂电缆隧道渗漏分析及防水处理[C]//第十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上海: 工业建筑出版社, 2010, 1606-1610.

[7]王佩龙, 李祥士. 电缆隧道入口处堵水装置[J]. 电线电缆, 2000, (4): 30-33.

作者简介:许菁(1961- ),女,汉族,上海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工程结构设计研究。

上一篇: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下一篇:A区块粘损治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