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恋现象的探析

时间:2022-08-18 09:54:09

青春恋现象的探析

摘要 如今中学生恋爱现象已相当普遍,引起越来越多的家长的重视。如何正确 定性中学生青春期的恋爱现象,探讨中学生青春期恋爱的起因,正确对待,

加以纠正是社会,学校,家庭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青春恋 心理 生理 教育

青春期阶段,为人父母,为人师,都很忌讳学生谈恋爱,可以说在中学阶段是"谈恋色变",大有早恋就是地震的前兆,人生的滑铁卢。其实,"早恋"这一次是中国的本土概念,而西方的研究者大多称这种现象为青春期恋爱(青春恋),早恋一词明显具有价值评价的味道,在青春期这个叛逆的时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青春恋是指生理和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的异性迷恋现象,笔者更加倾向青春恋这一词,下面的文章也是用青春恋指代中学生青春期恋爱这一现象。

一、青春恋的现状

(一)青春恋的具有普遍性,公开化。中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大多为周围同学朋友所知。爱神过早地闯入校园,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里面既有当代中学生生理心理提前发育的原因,也与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各种因素有关。青春恋在存在普遍公开性的同时,在性别方面还有一些差异,青春期女生比男生恋爱现象表现的更加普遍,这是一种同伴诱导效应。中学生渴望交友,特别是女生,对朋友的依赖尤为明显。我们经常会看到校园内的某两个女生特别要好,吃饭、上课、活动甚至于上厕所都是成双结对。一旦其中一位恋爱了,那个恋爱的女生很有可能会劝导同伴也去找个朋友或干脆为其介绍对象并会向其传授经验。而她因为要新的伙伴,或者也有尝试的意愿,也就容易"下水"了。

(二)青春恋的动机多元化与朦胧性。青春期中学生生理心理各方面尚未完全成熟,这就导致了青春恋动机因素的多元化。根据笔者以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极少数的中学生对青春恋持认真态度,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青春恋只是随意而已。除此之外,中学生对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区分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由于青春期心理生理发展的影响,导致期望与异性接触并能够"长时间的交往"和"男女生在学习生活上的互相帮助"的情感混杂在一起,使得青春期中学生对于这种青春恋处于朦胧状态。

(三)青春恋的矛盾性与较差的道德责任感。大多数的青春期少年在恋爱期间还是有矛盾心理的,他们既想接触异性,又怕被人发现而被误解;既不想放弃学业也不想抛弃心中的感情;既怕恋爱中的挫折和失恋后的痛苦又想品尝那禁果的味道,层层的矛盾纠结在诸多青少年的心头。青春恋道德责任感普遍较差,青春期的孩子们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性道德,性观念也是相当开放。

二、引发青春恋的原因

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加强了青春脑神经的兴奋性,激起了一些同学对异性的好奇、渴求和遐思。另一方面,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上升,一些青少年主观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品质薄弱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这部分青少年同学很容易受西方享乐主义和性解放观念的影响,容易失去对性亢奋和性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他们阅历浅,经验少,思考问题简单,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等主观原因,很多人便会身不由己的坠入爱河而难以自拔,甚至长时间地偷食禁果。他们陷入早恋的泥淖之后,便陶醉在所谓的幸福之中,就把一切理想和追求忘得一干二净。客观上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的负面影响,为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提供了大量不良的性恋刺激。没有爱情的电视剧不叫电视剧,没有一两个男女搂着滚来滚去,喘着粗气的镜头也不算一部好电视剧。国内外影视片中大量的镜头、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流行歌曲中的爱情咏唱、现实生活中成年人的两往,特别是社会上出现的不健康的书刊录像等等,无不给中学生强烈的不良刺激,促使中学生对异性的关注、好奇心增强,加上本身模仿性强的特点,很容易导致异性间"纸条"传递、约会等早恋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父母,老师,社会各界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了青少年情感、心灵上的交流,沟通。而当一个孩子缺乏关爱时,就会寻找爱,满足需求,特别是异性的爱,感觉异性更加理解自己,关爱自己这就出现了青春恋现象。

三、正确对待青春恋现象

(一)青少年自身。青少年学生自身应该学会自我控制感情;男女学生交往要有广度、适度,不只和特定异往,男女交往之间注意表情、言语、态度,保持两者之间的交往距离;多学习青春期方面的知识,了解性的道德规范;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自己,学会移情于别处。

(二)父母家庭教育。家庭是每个青春期学生学习发展的第一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能使青少年积极人生观的发展。父母应积极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时沟通、引导,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发展平台。

(三)学校教育。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主要教育学习的地方,更应该注意青春恋这一现象。学校应该积极构建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真正让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家校合作,与家长积极沟通,掌握每个孩子的成长变化,及时引导孩子积极地人生价值观念,纠正不良的思想。通过各种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社会教育。针对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社会有关方面应加强文化监管力度,严格规范网络文化,减少乃至杜绝青少年学生对不良思想文化的接触。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关爱,社会舆论及大众媒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思想,多开发青春励志的电视节目,给予青少年学生一个积极广阔的舞台。

从中教授曾提出一个新视角和新观念,以往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认为青春恋是可耻的,青春恋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从中教授认为,青春恋是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很可能遇到的自然现象,每个人都有萌发青春恋的意识,生理使然,与道德无关。青春恋并非痼疾为何以痼疾对之,只要家长,学校与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多加关注,青少年自身积极提升自己,青春恋现象也并无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参考文献:

[1] 芦巧惠,当前中学生早恋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

[2] 刘志群,高中生青春期恋爱心理调查报告[J].

[3] 高云香,沟通从心开始-我们如何处理学生早恋问题[J].

上一篇:浅谈英语课堂导入的策略 下一篇:索科特拉岛,宛如外星世界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