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草根英雄传递感动

时间:2022-08-18 09:12:38

编者按:2014年1月9日晚,“中国网事·感动2013”年度网络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10位(组)草根英雄从60位(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2013年“十大网络感动人物”。他们是中国梦最好的实践者,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和坚守,让我们看到梦想会开花。网络无疆,人间有爱;大美无言,草根有力。正是这些草根中的追梦英雄,用他们不平凡的典型事迹,为更多中国人传递感动和力量。让我们走近他们,领略他们的风采,感悟他们的崇高,学习他们的境界。像他们那样,为实践中国梦舍得付出,勇于坚守!

“知恩报恩”段非

段非是河北大山里走出的贫困学子,是一名普通的80后。年幼时爱心人士的支持,在他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2006年,他和妻子许利娜,联手创办了中国首家以报恩为主题的公益网站——中国报恩网。

为把网站做强,段非和许利娜还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以汇聚更多的爱心。现在,中国报恩网注册志愿者已达1000多名。网站成立7年多来,段非组织策划了100多场爱心公益活动,筹集200余万元善款,救助了2000余名弱势群体。

“诚信鸡蛋哥”任庆河

8年前,河南汝州人任庆河到郑州租房开店。2012年9月,他的店铺拆迁了,可是已售出的6000多斤鸡蛋票还没有给顾客兑付。于是,他连续3个月,每天早8点至晚6点拉着一面包车的鸡蛋,守在已经拆迁的店铺旁边等候。“你走了,顾客找不到你,领鸡蛋就不方便了。”看似平常的等待,却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少网民说:拆掉的是店铺,拆不掉的是他的诚信。网民称他为“诚信鸡蛋哥”。

任庆河说:“人活一辈子,有两样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一是信誉,二是良心。”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

1978年,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他将这3株野生油菜籽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这样就可以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沈克泉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此后,沈克泉继续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的知识,而且让儿子沈昌健也加入进来。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种植规律。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8万元的债务,20多本油菜育种日记,1000多次实验……35年来,这对父子经历了外人无法想象的种种困难。

2009年,74岁的沈克泉去世,儿子沈昌健依然坚持着油菜育种。他说,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再怎么难他也会继续走下去。

“新疆好人”阿不力孜

1991年,17岁的新疆和田人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从一辆着火的面包车上救出11人,自己身上80%的皮肤烧伤,落下三级残疾。

2001年,阿不力孜在民丰县境内315国道上,把一名酒后驾驶摩托车撞车受重伤的男子送到县医院,使这名男子转危为安。

2006年,他在塔中沙漠公路救出了2名出车祸的群众,并及时将他们送到医院,2人成功得救。

2013年3月7日,阿不力孜和同事去外地出差返回途中,经过青海省境内一个湖泊时,发现一辆小汽车翻入湖里。阿不力孜和同事立即下车,跳入冰冷的湖水中将车内4名乘客救出,并把他们送到医院。

至今为止,阿不力孜共救过60多个人,被当地百姓传为佳话,多次被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在阿不力孜眼里,每个生命都弥足珍贵。这场珍视生命、救助生命的马拉松,他整整跑了22年,而且还打算继续跑下去!

“三北造林人”群体

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有一群人,为了生存,为了明天,艰难向上,奋力前行。漫漫35年征程,他们构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带——中国三北防护林。

陕西定边农民石光银卖骡子卖羊,承包了3500亩沙地种树。他带领勇士们走进毛乌素沙地,三战“狼窝沙”,终于大获全胜。

为了治沙种树,陕西靖边农民牛玉琴卖口粮、卖水缸、卖皮袄、卖棺材,卖光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换钱买树苗。她承包了1万亩沙地,并立下誓言:“治不了沙,我就死在沙里!”

位于三北工程线东部的黑龙江拜泉,曾是全国出名的贫困县,20多年前,这里的水土流失触目惊心。时任县长的王树清带领56万大军奋战在绿化战场,将拜泉打造成全国平原地区第一个“百万亩人工林县”……

一代造林人殊死奋战,在三北大地谱写了一部叱咤风云、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至今,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647万公顷,这些树按株距3米排成单行,可绕地球赤道2300圈。

山河巨变,绿荫遍野。“三北造林人”构筑了一座生态长城,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

“DV孝子”陈鹏军

10年前,河南嵩县陈鹏军的父亲心肌梗死被误诊为肺结核,后来虽然病情好转,但他发现父亲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陈鹏军担心患病的父亲“说不定哪一天就突然走了”,于是借钱买来DV,记录下父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一拍摄就是10年。如今,18盘DV带、20G视频资料成为全家人最珍贵的回忆。2013年4月,陈鹏军的父亲去世了,陈鹏军将10年来拍摄的素材剪辑成一个5分钟的短片放到网上,取名为《我的父亲和母亲》,感动了无数网友。(本刊2014年2月号“人间真情”栏目,以《孝子十年跟拍父亲最后岁月》为题,介绍了陈鹏军的孝亲故事。——编者)

“盲人教师”胡中祥

45岁的胡中祥是浙江绍兴县齐贤镇中学语文教师,他是个盲人,不能读书写字,看不清学生的面孔。但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胡中祥在讲台上坚持了10年。

胡中祥6岁时,因眼睛受外伤导致综合性病变,多年寻医问药,收效甚微。10年前,胡中祥视力全失,但这丝毫没有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妻子王建英多年来与胡中祥相濡以沫,她不惜放弃自己的教职,做胡中祥的“编外助教”。胡中祥“备课”只能靠妻子帮忙,他要背下所有内容,再去课堂上讲给学生听。

胡中祥非常注重学习,收音机和电视机是他忠实的朋友。每天,妻子和女儿都会给他读1个小时以上的书籍、报刊,让他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胡中祥教的班级,语文成绩远超全县平均成绩,处在年段前列。

“沙漠渔夫”何延忠

2001年,“养鱼大王”何延忠到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投资,梦想借着绿洲上的祁连冰川雪水,打造“沿祁连山冷水鱼产业带”。阳关绿洲位于敦煌西南60公里,是敦煌最西面的一片绿洲,再往西就是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何延忠落脚的地方名为龙勒村,紧临库姆塔格沙漠。当初他看中这里,是因为有一股水源——西土沟。但是,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山融水顺流而下,会让西土沟周边经常变成泽国。肆虐的风沙,也已将经营了60年的两公里防护林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无情的风沙和洪水,让何延忠数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但他没有放弃。这个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亿万富翁,张罗来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的治沙、治水专家做参谋,开始修筑“沙漠长城”。12年中,何延忠植树造林,生态绿化面积达到2.6万亩,荒漠化治理达到56平方公里,防风固沙3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一条20多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2013年,科研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伸出了大拇指,称赞这个耗资亿元的工程为“沙漠都江堰”。

如今,2.6万亩生态治理区、56平方公里荒漠化治理区,拱卫着何延忠的2万平方米鱼塘。108方鱼池里游弋着500多万尾鳟鱼,而沙漠已被逼退近6公里。

“阳光使者”刘正琛

2001年12月,23岁的刘正琛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读研二。临近学期末的一天,他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活不过5年。最佳的治疗方案是骨髓移植,可家人的检测结果是不匹配。刘正琛觉得虚度5年光阴毫无意义,不如做些事情。他计划建立一个民间骨髓数据库,给愿意捐献骨髓的志愿者做检测,供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免费查询,为自己也为所有的白血病患者争取生命的希望。他把这个计划命名为“阳光计划”。

在刘正琛的努力下,到2002年3月11日,共有108人参加了骨髓检测。同年,北大团委帮助刘正琛注册成立了“阳光志愿者协会”。随后,阳光骨髓库又第一个加入世界骨髓库和世界骨髓捐赠者协会,共享全球2000万份骨髓配型数据。2009年,该基金会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为非公募基金会。截至目前,该组织累计资助贫困白血病患者上千人。

如今,刘正琛的生活渐渐回归正常。虽然他依然没有进行骨髓移植,依然需要每天随身带着4颗药,但他收获了爱情,妻子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公益活动中,相识、相知、相爱。2012年10月,刘正琛创办的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成为北京首个由私募转公募的基金会。庆典现场的背景板上,只用红底白字印着一句话: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

“生命信号的守护者”其美多吉、边巴卓玛

其美多吉、边巴卓玛夫妇,是中国移动公司阿里分公司塔尔钦营业厅员工。这对年轻的藏族夫妇,常年坚守在海拔4700多米的阿里塔尔钦营业厅。这里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一,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冬季漫长,最低气温在零下40℃以下,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他们常年嘴唇乌紫却笑容常挂,无论多晚只要客户有需要,他们随时提供服务。

作为“生命信号的守护者”,他们坚持每天到两公里外的河滩载水,每天凌晨1点钟起床发动油机,凌晨4点再关闭油机。2500多个日夜,移动信号从未中断。当地群众称他们是“24小时夫妻营业厅”,南来北往的游客和信徒称他们是“神山最独特最亮丽的风景”。

(综合新华网、《光明日报》、《榆林日报》、《郑州晚报》、《东方今报》、《河北日报》等媒体报道)

上一篇:九成家居照明不科学 下一篇:大足摩崖石刻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