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

时间:2022-08-18 08:13:21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在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和加强课程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要着重于在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功能,努力做到情感和知识相结合,以实现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以顺应新课改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语文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7-01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语文,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精神产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不单单是一门学科,它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这也是语文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小学语文课本是具有灵性和情感特征的材料。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中应该充满活力,以学生为中心,真实的表达课文中主要人物情感的喜怒哀乐,真正引导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中来,切身体会作者的感受。

一、融入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

小学的语文教学是一门沟通性很强的语言交流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平等”源自于一种潜意识,指的是师生双方互相尊重,师生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平等以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使命和未来。因此,师生间的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是良往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平等相待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中才会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拥有积极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2.真诚的沟通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小错误,这样可以缩小与学生间的距离,从而正确的引导他们。另外,宽容不代表着一味的忍让,要有一定的原则和方向。与学生沟通交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快的进步,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的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做到师生之间心灵相通,情感交融。

二、如何融入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启发、发展、维持认知能力的主要动力,是心理素质重要的构成因素。所谓情感教学,指的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美感、和高尚品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状态的好坏与学习的行为和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情感对提高认识、增强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融入情感教育,正确认识情感因素,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好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

1.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仔细研究所讲课文的教材,查找大量资料抓住文中最主要的情感线索,认真思考体会,小学教材的课文都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比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和国家的热爱等情感,始终贯穿于全文之中。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不能忽视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教师只有把文学作品进行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后,才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课堂上,实时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的产生,使其在情感的陶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语文情感的教育。

2.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促进情感的渲染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规定的一项任务,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情感并培养自身的语感。例如:在朗读《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时,要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去进行情感的渗透,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朗读,使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真正融入其中,在把握情感的前提下用语言来表达。

3.创造良好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获取情感

情感的熏陶,需要一个传递的桥梁,而这个桥梁的建设就是需要设计好情景。因此,教师需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涵,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渲染气氛,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呈现出动态的画面、音乐的播放、深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中,在有感染力的气氛下,获取情感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在联想中体味情感的流露

在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时,学生常常喜欢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体会。在讲自然美景类的课文时,就能够通过想象来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比如,在讲《迷人的张家界》时,对于文中精彩的风景描写可以展开无限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和感叹大自然的可爱美丽,树立保护、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5.加强阅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彩。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对把握文章情感的脉络,启动学生情感的闸门有积极作用。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境界。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中,不能只限于课本教材中,应该让学生在完成课本任务后,适当的增加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古人云:“动人心者,莫先于情。”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否则,就失去了灵魂。语文课本中的大量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课文,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对真善美的情感有积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情感课堂,充分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渗入,利用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情感互动交流,使语文教学真正实现情感和知识的交融。

参考文献:

[1]孙锦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新课程教研,2011,01(7):9-10

[2]薛世华.发挥情感教育功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3):296-297

[3]赵艳萍.把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4(2):201-203

上一篇:浅谈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着力点 下一篇:让乡土文化资源步入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