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阑尾炎合并回肠末段肠道蛔虫症一例报告

时间:2022-08-18 07:09:36

蛔虫性阑尾炎合并回肠末段肠道蛔虫症一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525-01

阑尾附着于盲肠后内侧。成人的阑尾腔直径多仅约0.2-0.4cm,基底部可能更为细小。远端为盲肠,近端与盲肠腔相通。阑尾系膜呈扇形。阑尾动脉是回结肠动脉的一支,行走途中分出几支终末动脉,与周围动脉无交通。

基于以上解剖学基础,当阑尾因扭曲、粪石或寄生虫阻塞等因素而致腔内梗阻,阑尾壁缺血、缺氧水肿、坏死,因之又可加剧梗阻而形成恶性循环,细菌随之侵入,引致急性阑尾炎的发生。

上述机理被认为是绝大多数阑尾炎发生发展的病理成因。肠道寄生虫及虫卵引致的阑尾炎极少发生。笔者在多年的临床经历中,遇到一例蛔虫性阑尾炎,合并回肠末段肠道蛔虫症,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14岁。家居西北山区农村。患者反复发生上腹部及右下腹部隐痛不适1周,纳差,偶有恶心,但未呕吐。入院前无发热、黄疸等症。入院前一天,患者右下腹疼痛突然加剧,伴上腹部不适并恶心,来院就诊。入院查体:神清,精神略差,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全腹软,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化验室检查:WBC6.8×109/L,N72%,HB102g/L。腹部B超未见明显阳性体征。结合病史及体征,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充分作术前准备后给予手术治疗。

术中见阑尾中度充血水肿,长约8cm,直径约0.6cm。常规切除阑尾后,探查回肠末段100cm,距回盲部约30cm段扪及长约15cm、直径小于肠腔直径的质硬条索状包快,触捏刺激后似有蠕动,疑为蛔虫团。追问患者,自诉近半月来,部时有瘙痒不适感。为避免肠管切开取虫可能引致的肠管吻合后肠腔狭窄、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瘘以及二次手术之弊,术中决定将蛔虫团经回盲瓣轻柔推挤入结肠,以利虫体排出,预防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

常规关腹后解剖阑尾,见阑尾腔内数十条直径约0.1mm、长约1-3mm白色线状寄生物,悉数蠕动,阑尾腔末端居多。当为蛔虫之幼虫。标本交由家属过目。术后标本内寄生物经显微镜下认定为蛔虫幼虫,并见多量蛔虫卵。

术后第3天,患者排气数次,遂给进流质饮食及口服驱虫药物(阿苯哒咗),次日经排出蛔虫节及碎片样物。患者住院9天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无异常。

讨论:在临床实践中,偶可见到阑尾腔内有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如蛔虫卵、血吸虫卵,因未在血吸虫流行地区,后者笔者未曾遇到)。它们的存在虽不一定是阑尾炎症的成因,但若其如有较多的数量和(或)较大的体积,却可促使阑尾腔发生梗阻,因而与阑尾的急性炎症之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蛔虫或其虫卵钻入阑尾腔可以引起类似阑尾炎的腹痛。幼虫蠕动的刺激、异物反应,对阑尾壁粘膜的破坏,终将引起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致使阑尾壁增厚,管腔狭窄,成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

本例患者家居农村山区,卫生条件较差,给蛔虫卵侵入肠腔并生长繁殖提供了可趁之机。患者卫生健康意识差,瘙痒不适未予引起患者注意。除了蛔虫或其虫卵钻入阑尾腔可引起类似阑尾炎的腹痛,进而梗阻导致阑尾炎的发生外,回肠末段的蛔虫团亦可引起类似阑尾炎的腹痛,或可引起类似Meckel憩室炎的腹痛症状。因此,临床医师在遇到有腹部症状的患者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加强农村卫生宣教,即餐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农村厕所定期消毒,半年一次服用驱虫药物等措施,当可预防消化道蛔虫症和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钱礼.钱礼腹部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03

[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72

上一篇: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下一篇: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