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冷链分秒必争

时间:2022-08-18 06:48:12

这两年,对光明乳业是不平静的两年。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菌落门”事件爆发;7月,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光明乳业进入名单。光明乳业表明原因在于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挤压受损以及销售环境的温度不稳定导致其菌落总数超标。

随后9月,“酸败门”事件爆发,即上海多小区订户发现收到的光明小口瓶鲜牛奶(220ml)味道怪异,疑为变质。后经初步分析,原因为该批次产品从工厂下线后集中存放于大冷库,而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9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会上公布调查结果:运输公司的车辆将这些牛奶从厂家运到冷库的途中,先后发生制冷机组停止工作和抛锚故障,经修理后车辆比正常时间晚3个小时到达冷库,而车内温度超过了正常要求。车辆到库后,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对该车的温度做测试就将该车产品入库。

在国内“乳业三甲”的竞争中,光明的核心产品和其他两家蒙牛、伊利大有不同。蒙牛和伊利主攻常温奶,而光明的优势则一直是生鲜巴氏奶。位列乳业三巨头之一的光明乳业频频曝出乳品安全问题,令消费者大跌眼镜的同时,更令大众的神经再度绷紧。

鲜奶冷链配送难相匹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饮用更有营养价值的牛奶已经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追求,青少年儿童更是将牛奶作为成长必备的饮品。近几年,国内消费者对于牛奶的需求量成直线上升,除去常温奶,采用低温灭菌技术的巴氏奶因为其可以更好的保证牛奶营养成分以及更为新鲜,而成为了鲜奶的发展趋势。然后高速的需求增长也对奶制品的生产和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奶制品流通而言,其全程采用冷链技术,要求是比较高的。目前发达国家在奶制品冷链方面发展较为成熟,巴氏奶占据市场鲜奶市场的95%,与之相比,我国奶制品冷链发展显然跟不上需求的步伐。在奶制品产量的分布上,我国南少北多,进一步细化产地,则可以发现很多产奶大省(如内蒙古、黑龙江)交通不便,冷链物流发展落后,全程冷链覆盖更是难上加难。以巴氏奶为例,从源奶的获取到奶站集中检测、杀菌、加工直至最终的消费,在生产、运输、销售和存储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将牛奶控制在0摄氏度至4摄氏度范围之内,从而保证牛奶的新鲜口味以及营养价值。“巴氏奶的保质期短,需要冷链配送,极易发生酸腐现象。”曾在光明任职的上海壹言商务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汤志庆就曾如此表示。

冷链物流成本高

目前,大部分奶制品企业没有实现全程冷链物流,生产企业为了节约物流成本,通常用保温车代替冷藏车,而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保温车难以保证车内温度始终处于较低的状态。这一问题的造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冷藏车的价格明显高于保温车,以五十铃为例,3吨的冷藏车价格在18万元左右,而3吨左右的保温车的价格仅为9万元左右;其二,冷藏车的运输成本也明显高于保温车,这主要表现在油耗。据某乳制品企业物流经理估算,使用冷藏运输车的成本约为保温车成本的3倍,正因为冷链物流的投入成本过高,有些乳制品企业为了自身的利润,不愿意进行过多的投入,这也造成了整个乳制品行业冷链物流水平的落后。有行业资深人士表示,乳制品冷链物流一直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不仅冷链建设需要高投入,其维护也是一个高成本的支出,仅冷链运输服务部分,就包括车辆折旧费、养路费、保险费、验车费、办公费等各项固定成本。正因为上述原因,我国在长距离奶制品冷链的发展上是极为落后的,冷藏奶更多的出现在大城市或者区域性的配送。

其实在光明乳业的公开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1992年光明乳业就从法国引进了牛奶保鲜概念,开始在生产中提出冷链要求。目前光明乳业已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冷链系统,其中包括牧场采用的机械化挤奶设备和恒温冷藏系统,加工厂引进的生产流水线,进口冷藏设备,以及送奶上门服务中采用的恒温送奶车和密封奶箱。然而,“酸败门”事件的发生则暴露了其冷链管理上的不足。冷链流程中的点对点则要求管理上的精确性,一旦出现某一个节点的纰漏,对产品质量是致命的打击。

政府监管失控还是过度?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傣妹的泔水油火锅,到三鹿的三聚氰胺,再到各业集团纷纷查出问题。老百姓对严重的食品问题既气愤,却又只能无奈。这让人们一直吃得不放心,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造成这些的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薄弱外,监管不到位也是很大的原因,在乳品行业内,地方政府出于财政收入等考量,往往会对当地的乳企进行保护,即使检查出问题,也大都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在政府监管未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违法成本过低,消费者维权困难更助长了奶业企业违法的行为。消费者若是喝了问题牛奶或奶粉造成伤害,首先要取得法定的检验机构或者质监部门检测问题报告,而且还得有证据证明买到了这个批次的产品,然后才能索赔。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产品质量不合格,没有造成直接伤害的,可以最高十倍的赔偿。比如买牛奶花费了10元,消费者最多只能索赔到100元。如果造成人身伤害了,取证的过程很困难,消费者很难证明是喝了问题批次的牛奶,而且还要留下票据,所以赔偿是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表示,去年国家抽检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等于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这么抽会抽死人啊!” 而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则回应,“今年以来共抽查光明乳业630批次,这么多次抽查是对百姓负责。希望相关部门重视问题的预防、出现之后如何解决,监督其改进。”因为如此频繁的抽检背后是企业对抽检高昂费用的支出,而成本最终均分摊到消费者头上。

奶企行业健康发展,重点取决于企业的责任和服务,扎扎实实构建起能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管理体系。

另外,政府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不法企业的惩罚力度,在监督中力求科学有效的办法。

上一篇:网络采购工具的演变 下一篇:关于高职理论题库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