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成性

时间:2022-08-18 05:52:29

有媒体在采访“江西抚州唱凯堤决口”中披露,决堤前一天,村民们收到了当地政府的辟谣短信:“未发生决堤”。这个“未决堤”的短信,在决堤前一天,当然可谓正确。然而也正如该媒体所说,这是一颗“莫名的定心丸”。

灾害未发生时,政府要做的是什么?是准确判断情况,决定是否要预警,是否要转移居民,而不是告诉人们“天下太平”。然而,我们看到,决堤范围内居民并未事先转移,在决堤发生前,人们从政府得到的最后通告是“未发生决堤”辟谣信息。

这样的“辟谣”实在是一种某些地方变态的“本能”,它坚持到不幸事件发生之前的最后一瞬,使灾害发生之时所有人都措手不及。民众生命安危,竟然不如“保持镇定”重要。这种辟谣,与其是还原事实,不如说是一种“欺蒙”,使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处境。

据说,对紧急事态的预警,可能“引起恐慌,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这真是一种奇怪的说法。你无法控制溃堤决口,却要控制人们对它的恐慌,结果,人们确实被控制了,交给破溃而出的洪水。你既能控制民众,为何不把民众及早转移到安全地带,及早让他们去保全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

但如果作了决堤的准备,又没有决堤,怎么办?我知道,这正是很多决策者的顾虑,他们可不愿意去承担责任。因为尽早转移,既像是对保堤失去信心,又可能因最终没有洪水来袭而显得过虑。所以无论从“革命精神”,还是从“避免无谓骚动”,都偏向于不把预备决堤作为第一优选。

生命重于一切,生命不是决策的赌资。凡事不作最坏考虑,不从生命安全绝对优先的角度考虑,而是从秩序、从“影响”、从“精神”、从“信心”,或者从“万一不发生最坏情况”来考虑,在这个社会却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民众生命事实上被决策者下注了,赢了还万众欢腾,称为“决策勇气”;输了呢,只是一声叹息,不会有人为赌徒行为负责。

前面说,辟谣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变态的“本能”。这不仅体现于抚州的决堤灾害里,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辟谣成为政府对那些自己不如意的信息的“第一反应”。

最近一件事,是湖北红安县委书记熊良宵割腕自伤。当记者到红安方面寻求证实时,县委干部当即辟谣:只是交通事故,没有割腕,县里一切如常。但第二天,就不得不证实,熊书记是割了腕,而且前一天否认自伤,是因为情况不明。情况不明你不说情况不明,没有任何根据就凿凿而言,侃侃而论,搞得像真的似的,这是辟谣呢,还是得了辟谣病呢?

看现在一些地方应对传言的做法,简直是“辟谣成性”、“辟谣上瘾”,这可以说是权力面对社会信息的一种精神症状。

上一篇:全国首例土地出让信息不公开案 下一篇:有工会作为才有集体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