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8 05:07:27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应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是起引导作用。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师生情感、教学方法、课内培养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教学由于学科特点,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尊重每一个学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剂、催化剂。

二、完善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引入。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从发现者的角度进入数学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如,用创设情境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一讲、练一练的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制作一些教具,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进行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软件可以让课本上的图形动起来,动态的图像可以使学生了解图像变换的全过程,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引入“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分桃”“鸡兔同笼”等古代名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知识的全过程,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课内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持久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还要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讨论交流中获得感悟。

刚接手一个班的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要逐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课堂上,可以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上课的步骤大致如下: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研习,约二十分钟。接着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再用十分钟左右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最后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学习方法,调节学习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教师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步骤可变化为:先用十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前预习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接着用二十分钟由其他组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如果小组能够解决问题,则由小组长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再用十分钟时间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要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最后用五分钟小结,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如,开始时可由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逐步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给出。二是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学生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三是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责 编 肖 飞)

上一篇:影片《全城高考》的全程解读 下一篇:做好班级管理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