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小学轶事

时间:2022-09-11 01:11:45

青城小学轶事

近日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几位老教授聊起解放初期青城小学的沿革发展,收获颇多。他们如数家珍,兴致勃勃地回顾了60多年前呼和浩特地区小学教育的历程。这其中有曾在解放初任旧城杨家巷小学校长的王老先生,曾执教新城苏虎街小学的陈老先生,还有新城满族贵胄白老先生。从他们的讲述中,我基本理清了呼和浩特地区小学在解放初期的发展概况,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解放初期,归绥市仅有13所完全小学,以后逐渐增加到二十几所,用编号命名,如一完小即是现今的旧城恒昌店小学,四完小即是现今的新城苏虎街小学,十二完小即是现今的新城关帝庙小学,十三完小即是被撤销的旧城杨家巷小学等。

说起小学的命名,老先生们还讲了些趣闻轶事:如苏虎街小学原名归绥第四完小,1950年改名为绥远省干部子弟小学,1954年(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更名为内蒙古直属机关干部子弟学校,实行寄宿制,内蒙古政府拨款直接管理。1955年划归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统管,学校名称依旧。1955年秋季,呼和浩特市政府为强调小学生就近入学,决定以街巷名称命名小学校名。如旧城的太平街小学、县府街小学、梁山街小学,新城的东落凤小学、东街小学、关帝庙小学等。苏虎街小学也是这时取消“内蒙古直属机关干部子弟学校”称谓的。可是大部分学生家长和师生不愿意取消带有明显学生构成特色的校名。据当时在苏虎街小学任教的陈老先生回忆,一天下午,一位自治区领导曾去找校长,说不能改名的缘由:即苏虎街是以曾经居住于此的恶霸财主苏虎命名的,以这么个人物名字冠名小学校名不好。校长解释此人死去百年,此街道名称已是约定俗成的叫法了,早就没了苏虎的丝毫影子。后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内蒙古直属机关干部子弟学校按照呼和浩特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冠名为苏虎街小学,此事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干群关系的和谐。

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级政府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呼和浩特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突飞猛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的小学教育更上了一个新台阶。例如曾经归属于“恶霸”街的苏虎街小学,从1960年起,着手进行学制改革和集中识字实验,在1978年被确定为自治区、市、区三级重点小学,1984年改为实验小学,并系统进行学制、集中识字、阅读课单元序列教学、讲演课等项目的教改实验。在此期间,苏虎街小学努力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教育质量有了长足的提高,曾被赞为“呼市小教一枝花”。又如曾被命名为归绥市立第十三完全小学的关帝庙小学,由于学校扩大,原校舍简陋,教室不敷应用,于是利用旧庙院成立了分校,并在1954年正式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关帝庙街小学。关帝庙小学从1953年起进行了全面整顿,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1955年开展了普通话教学。在1964年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将满堂灌式教育改为启发式教育,同时减轻学生作业过重的负担,并组织了公益劳动小组、课外阅读小组。在1985年,时任音乐教师的张立中作曲的《草原恋》歌曲获自治区一等奖,并入选《广播歌选》,之后《草原恋》唱响国内外。

上述这两所小学建国后的发展史,其实代表着众多的青城小学的历史发展,它是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教育的发展缩影之一。可以感受到,在历史中屹立近百年的小学,从解放初期仅有十三所的完全小学到如今过百所的小学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青山脚下,在新时期成长的孩子们是幸福的。

上一篇:“关键词”对阅读深度的影响 下一篇:石皇冠老师课改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