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8-18 03:24:21

如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使学生将语言和自身的专业相结合,由此必须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对其必要性、具体教学方法和最终要达到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情景交际法 多媒体教学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偏低,大多数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都很差。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这就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走一条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创新之路。因此,必须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功能性目标交际者,能超越具体结构和功能,将语言和自身的专业相结合,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一、在高职教育中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既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1.要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必须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根据这一要求,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使英语教学有所侧重。例如,据用人单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对理科和工科专业,阅读及翻译能力被认为最重要,而对文科学生,听说能力被认为最重要。因此,只有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岗位应用英语的能力。

2.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应该以创新教育,才能教育为主,尤其是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为重心,逐渐培养学生的参与竞争意识、自主合作意识和主动展示自我的意识。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使教与学两类活动不能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为此,必须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二、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要在高职教育中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紧紧围绕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这点。而学生的“实用能力”的核心是交际。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际交流是听说交流,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都是“聋子”、“哑巴”。因此,听说交际活动应作为外语教学突破口。课堂内听说训练分为语言能力训练和交际能力训练,前者重掌握语言,后者重运用,要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和交际能力提高是创新教育一大目的,也是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目的。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情景交际法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情景交际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刚刚开始上课或下课时,使用情景交际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兴奋起来,并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具体的操作中,则宜遵循先模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训练后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课堂活动,即呈现(Presentation),机械性训练(Meahanild Drills),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s)到交际性练习(Communicative Drills)。

在经过一定的操练之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交际练习的时机已经成熟,教师应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其语言能力,开拓其交际能力。这种练习特点要求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语言进行交流。而这种交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根据专业的不同,又要加以融汇。例如:英语中最简单的greeting,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会很详细的介绍它的各种形式。如“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Nice to meet you”,“Glad to see you”等等,要求学生通过role-play,反复练习,最后掌握;而对中文学前教育的学生,他们以后基本上从事幼教职业,所以他们可以用歌曲的形式,这样小孩子容易接受;而对旅游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将问候与导游词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

2.将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针对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教师应在围绕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灵活多样使用各种方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并将竞赛机制适时地引入课堂:如聊天(chat),即就最近或当天发生的国际国内及校园的大事、小事及趣事与学生聊天,使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的表达方式;讨论(discussion),即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观点,进行辩论,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正确认识;单词竞猜(word competition),即各小组派代表来解释单词的含义,由其他同学来猜生词;演讲(speech),即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题,进行课堂英语演讲。这些活动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英语写作和口语能力,也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多种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跟其他层次的英语教学一样,高职英语教学也须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收集并使用各种图片,利用互联网等。从而使教学内容增长,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发展英语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如我在多媒体教室上的一堂口语课。我先给学生放一段“ Mr Beans”的片段,然后让学生为片段中的主角设置对话,最后学生模仿片段中的情节,运用自己创造的对话进行表演。这样把视,听,说有效的结合起来,给了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平台。

三、在高职教育中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传统教学目标死板,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是执行教案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学生缺乏兴趣,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通过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发展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创造兴趣,锻炼意志和毅力,树立创造志向。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习。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改变英语课堂教学低效问题,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收效甚微,是因为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通过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只有“会学”才能使人终身享用,才符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才能学好,才能创新,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尤其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专业技术能力的创新性灵活运用,更是职业教育赋予学生专业能力的追求方向。要达到这一目的,英语教学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走一条以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想,并以此来调整英语教学的目标,改革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只有构建创造性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听读,提高学生的接受性技能;通过说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高职教育的目标。因此,作为高职学院的英语教师,我们就要不断进取,勇于探索,大胆改革,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闯出一条英语教改的新路,把高职英语教学推上一个新台阶,真正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朱云. 英语教学中的创造教育.中学教育(创新教育专辑),2001.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齐宪代.开展创造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C].北京教育,2001,(5).

[4]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本文系四川省教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课程构建与设计”阶段研究成果。

上一篇: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教改初探 下一篇:平顶山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