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认证的若干问题思考

时间:2022-08-18 03:12:35

绿色食品认证的若干问题思考

摘要: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食品出了安全问题,绿色食品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我国目前推行可持续化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它的重要途径就是采用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户改变现有的种植方式,采取绿色生态生产的方式。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还有极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但是,我国现在还需进一步提升我国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营造更好的绿色食品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绿色食品;认证;问题;对策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便越来越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而农产品的生产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主要以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合成物为主,虽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但是也带来了两大问题,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下降和对环境的污染,与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相悖。因此,如何提高绿色食品安全质量便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2 绿色食品的概念及特点

2.1 绿色食品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一方面大大地丰富了这些国家的食品供应,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是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绿色食品是指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方式生产,并经过专门机构认证和许可使用的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它要求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

绿色食品 发展要从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同时要研制开发无污染的食品,按照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对生产前的环境和食品原料进行检测,落实产中环节,并对产后产品的质量、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从而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1990年5月,我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便准及标志。

2.2 绿色食品的特点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它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第三,它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同时,绿色食品还应具备几个条件:第一,要有符合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的产品和原料产地;第二,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第三,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操作规程;第四,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包装贮运标准。这些标准是借鉴国内外的相关标准,结合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原理所制定的。在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中的要求,积极采用生物和物理的技术方法,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物,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我国符合绿色食品的产品,统一由国家相关部门注明质量证明商标。

3 我国绿色食品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现如今,工业大力发展,许多工厂的废渣、废水、废气并没有经过处理就擅自排放;汽车的普及化,导致汽车尾气排放日益增多;农业、生活废弃物污染;养殖场的畜禽类粪尿排放量大,但处理率低;乱砍滥伐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使得发展绿色农业受到了严重阻碍。我国现今能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农副产品及食品种类并不多,例如,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人工色素等,许多产品都因为价格问题,或者功效问题不能再生产中广泛推广使用,从而影响了我国绿色食品的大规模生产机发展。在云南省玉溪市,我作为环保工作者做了一些调查,玉溪市许多农户的生产技术还达不到要求,但是相应的配套技术有存在许多问题,很多生产技术并没有被广大农户所接受。由于绿色食品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禁用或限用化学合成物质,例如农药、化肥等,因此就必须研发一些较高的生产技术来代替化学合成物,这无疑需要花费大量开支。此外,我国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以产量为目标,缺乏对绿色食品应有的认识。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选择使用农药、化肥等提高产量,而放弃生产绿色产品。更有甚者,虽然挂牌生产绿色食品,但却使用农药、化肥。因此,要想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需要提高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同时要提高农民对绿色食品的认识,让农民自觉生产绿色产品。

3.2 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我国虽然确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但仍然不健全。例如玉溪市地处云南,气候条件事宜,盛产丰富的区域特色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却又往往无标准可依,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在一些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体系并未全面普及。此外,我国正在海外市场培育和创建我国农产品的自有品牌,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绿色食品的标准也在依据海外市场不同的国家的不同要求努力的修订和完善。但是,由于标准的法规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它需要一个周期去修订和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我国某些标准与发达国家标准的距离。因此,尽快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刻不容缓。

3.3 缺少检测手段与技术 由于绿色产品的外观与普通产品并没有太大区别,口味差异也微乎其微,消费者不可能仅凭肉眼区分,一些普通的食品虽然残留了一些农药、化肥等产品,但在短期内并没有病症表现。许多商贩为了增加利益,便欺骗消费者,明明不是绿色食品,却告诉消费者是绿色食品,只为了增加自己的利润。因此,提高绿色食品的信用度、促进消费市场发展的关键是如何让帮助消费者分辨绿色食品。目前主要靠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才能测试绿色食品是否合格,这样的方法不仅花费时间长、成本高,也难以在市场上普遍推广。因此,我国需要尽快研发出简单快捷、成本低廉、适合广大消费者使用的检测技术与产品,使消费者更加放心的购买绿色食品,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份额。

3.4 绿色食品认证标准较低 我国农产品由于有害成分超标,农产品出口受到阻碍,这足以说明我国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差距的主要原因便是我国的认证标准远远低于海外的发达国家,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认证水平和认证技术,向国际的认证标准靠拢,减少使用农药、化肥,使我国的农产品得到国际认可,走向国际市场。绿色食品的认证水平过低说明我国的农户只重视加工过程,而忽略的农业生产过程的绿色认证,这样不仅没有改变农户的生产方式,也使农业国际订单发展受阻。

3.5 政府的扶持不够 绿色农业生产从育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要求都很严格,成本较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果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技术改造根本无法跟进。生产绿色食品限制了农药、化肥的使用,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农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耕细作,增加了生产成本。在与普通产品的对比中,绿色产品虽然更健康,但在价格上却高的多,消费者往往更愿意较便宜的产品,从而影响了绿色食品生产者的利益及积极性。

4 提升绿色食品认证的对策

4.1 加快完善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标准还相对欠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速制定新标准,建立完备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紧扣市场需求,针对生产、加工等环节,注重发展创新技术、建立高起点、规范完整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构建高效的认证体系,让认证机构和管理机构能独立的行使其权利和责任。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绿色食品认证机构都是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垄断管理,责任主体很模糊,并不“人格化”,这种现象容易导致违规认证处罚无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认证服务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高的问题。我国若要推进绿色食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就必须改变政府垄断的做法,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提高进入门槛,更加严格和规范的实施认证。同时,要对总结和研究以前关于绿色食品安全标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标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更合理、更科学的标准体系。

4.2 强化监督体系 绿色食品生产合格产品的必要环节是认证工作,而认证后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的环节便是监督工作。监督工作应该主抓生产、批发、零售环节,再生产、流通领域予以监管,并对绿色产品施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样检查,充分落实年检、抽检、市场检查和产品通报制度。同时要与工商、质监部门等联手,共同对这些单位和个人的生产卫生条件、设施和设备、生产场地、技术措施、产品质量和包装等过程,进行逐一检查,确保我国的绿色食品卫生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4.3 加快改进认证检测技术 我国现有的检测设备精密度和检测方法标准较低,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相对落后。绿色食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要想尽快起步和壮大发展,就只能通过政府创建良好的条件和改善市场机制,来带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规划生产场地,加大科技研发和投入,搞好绿色食品的产销对接配套服务,制定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强市场监管体系,鼓励绿色食品产业的大力发展。

4.4 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 要想绿色食品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绿色食品产业开展多层次的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打开绿色食品的消费市场。绿色生产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推广服务的滞后,这也是生产者放弃或降低实施标准的主要原因。我国以往对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加产量方面,而忽略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研究。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广和宣传。第一,通过展销会及推广普及会等形式宣传绿色产品;第二,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介进行报道宣传;第三,各企业结合自身的产品,拍摄绿色食品的宣传广告加以宣传;第四,改进产品包装,创立设计独特新颖的产品包装,吸引公众消费。

5 结束语

要使消费者普遍接受和购买绿色食品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企业的大力宣传,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完善绿色食品的认证标准,确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充分普及绿色食品的消费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产品,努力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使更多的消费者意识到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学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保证生产环节,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真正安全、放心、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参考文献

[1] 王常伟,顾海英.逆向选择、信号发送与我国绿色食品认证机制的效果分析[J].软科学,2012(10).

[2] 倪学志.绿色食品认证的几点思考[J].理论探索,2011(6).

[3] 蔡镭.我国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及发展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8(5).

[4] 李吉东.绿色食品梨生产技术[J].中国果菜,2011(9).

上一篇:基于Linux的网络服务 下一篇: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防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