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时间:2022-08-18 02:58:4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来中国的思想政治水平,这就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不仅注重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更加注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诉求,以满足其发展需要为目的,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契机,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含义

1、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精神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坚持并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同时,又要用科学的态度和眼光看待已经存在的客观真理,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应有之义。

2、人文精神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注重意识形态和理论知识的灌输,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其思想政治水平不落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对社会主义高度认可,并最终在思想指导下付诸行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且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关爱人生,伦理至善,求善、求美、求自由的精神,重视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尊重精神和追求精神,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趋势

人类社会文明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成,在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之后,物质文明已经日趋完善,科技飞速进步,客观物质世界正以人类需要的样子在被改变。

当下,当科技已经极大的解放了人类的双手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人类的发展似乎是缺少了什么。缺少什么?缺少的是精神文明,是人文精神,一直以来,我们的发展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为了经济而发展,为了强大而发展,却很少为了我们的精神需求而发展,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发展。当我们的经济、国防、政治步入正轨,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精神文明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也就客观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并驾齐驱,更多的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更加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关怀。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可能性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互相对立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科学精神更加注重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渴求,尊重客观规律及事实;人文精神侧重于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科学精神需要与人文精神融合发展,使科学精神中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有更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一个即尊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终极目的又是人文关怀的学科,科学精神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可能性更高。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必然性

单单只注重专业知识及技术的培养教育,轻视甚至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会使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产生障碍。这样大学生往往存在理想信念缺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现象严重,社会责任感不强烈,缺乏奉献精神。面对这一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培养会动手、有思想,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如果高校教育中还不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很有可能是个有极强动手能力,缺乏责任感的不定时炸弹,这无疑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途径

1、转变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切实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教育中融合,就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不应仅仅只重视培养有知识、会动手的大学生,需要明确的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会工作的“机器”,以往大学教育过分注重科学教育,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教育,导致大学生不能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能比翼齐飞。应当树立起追求自由、科学与创新的理念,以培养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头等大事。

2、及时更新教材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当今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必须要及时的更新换代。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高校教育的其他学科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明显的阶级性和政党性,因为它必须要进行的意识形态灌输教育及政治方针的宣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时刻紧随党的方针政策,只有教材的及时更新换代,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有效性。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者信息的形式和手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还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且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借助这种形式能够发生互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会议、活动、课堂教学都能成为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4、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文化的熏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一个优秀的高校少不了优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育人为主要导向,涵盖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方面。校园文化虽然大多数以无形的形式存在,但是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大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能够通过自学等方式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弥补课堂的不足之处。

5、应用合理有效的检验方式

一种教育体制,教学体系,教材结构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检验,高校应当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一套合理完善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检验方式,而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评价检验,教师在教育教学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丝毫不能忽视包括教育体制,教学体系等在内的制度作用。只有综合全面因素的考评制度才是合理有效的,符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当然,检验的最终标准是看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何,而不是大学生的试卷做的怎么样,分数高不高,应该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

6、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教育者的知识储备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当今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教育者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学习充电,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的传授、价值观念的影响,满足受教育者在特定阶段的发展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又要注重熏陶与灌输相结合,更多关注大学生的情感及发展需求,以满足大学的全面发展要求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培养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渠长根,耿金虎.论活动和文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

[2]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彭晓燕.当代大学思政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科学中国人,2015.03

[4]袁张帆,黄瑞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科学与人文的融合[J].江西社会科学,2010.07

[5]张明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转变与人文精神构建[J].社会科学家,2009.06

[6]来 宁,王金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培育方式研究[J].前沿,2013.11

[7]刘明奇,张 巍.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10

上一篇:政工师对离退休服务工作的研究 下一篇:关于“对分课堂”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