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时间:2022-08-18 01:29:50

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摘要】:目的:对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为诊断结膜黑色素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50例眼部结膜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手术组织学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依次进行常规的石蜡切片、高锰酸钾脱色以及HE染色,对部分肿瘤切片中黑色素含量不多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对患者的组织学切片进行重新观察。结果:50例结膜黑色素瘤患者中,有19例患者病变位置位于内眦,17例患者病变位置位于球结膜,14例发生于穹窿处,其中1例患者多点发生病变,内眦和球结膜处均出现病变。27例患者复发1~3次,其中7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原因为患者的癌细胞发生全身性的扩散,肝出现转移。50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被诊断为上皮样细胞型黑色素瘤,其余13例患者被诊断为混合细胞型的黑色素瘤。结论:结膜黑色素瘤起源主要以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发生恶性癌变、结膜色素痣发生恶性癌变、原发性结膜黑色素瘤发生恶性癌变为主,且容易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为结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结膜黑色素瘤;眼部;临床;病理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R73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结膜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在手术治疗后,结膜黑色素瘤容易发生局部甚至全身性的淋巴结转移,预后效果十分不理想[1]。临床上对结膜黑色素瘤的诊断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本文选取2000~2013年我院收治的50例眼部结膜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及其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分析,为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2000~2013年我院收治的50例眼部结膜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眼部病变位置、患病时间、肿瘤大小、临床诊断。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50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3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为左眼,20例患者的病变位置为右眼。患者的年龄为12~80岁,平均年龄为(50.17±7.92)岁,其中40岁以下5例,41~50岁有17例,51~60岁有21例,61~70岁有4例,71~80岁有3例。

1.2 方法

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患者的手术组织学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进行常规的石蜡切片,使用高锰酸钾对切片进行脱色素处理,最后进行HE染色,对部分肿瘤切片中黑色素含量不多的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对患者的组织学切片进行重复的观察。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50例结膜黑色素瘤患者中,有19例患者病变位置位于内眦,17例患者病变位置位于球结膜,14例发生于穹窿处,其中1例患者多点发生病变,内眦和球结膜处均出现病变。19例患者肿瘤起源为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发生恶性癌变,临床表现以球结膜黑色素性病变为主,病变呈逐渐增大趋势,病变位置的颜色逐渐加深,局部出现增厚,最终形成结节状的肿块。17例患者肿瘤起源于结膜色素痣发生恶性癌变,肿块突然出现增大,生长速度增快,其中有4例患者为结膜黑色素细胞瘤发生恶性癌变,7例患者肿块的表面出现溃烂破裂。14例患者肿瘤起源为原发性结膜黑色素瘤,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呈现灰黑色结节状,肿块生长速度较快,其中有5例患者为无色素性结节状肿块。患者的结膜素性病变时间为数月至数十年不等,均在其结膜肿瘤突然增大或出现严重刺激症状后,方入院就诊。

5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进行了眶内容物剜除手术,36例患者进行了肿块切除手术。手术后,对这5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27例患者复发1~3次,4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发生死亡,死亡原因为患者的癌细胞发生全身性的扩散,肝出现转移。

2.2 病理学特点

50例患者中,有47例患者为上皮样细胞型黑色素瘤,病理学特点主要有:肿瘤细胞向结膜下进行弥漫性的浸润性的生长,并且形成不同大小的肿瘤细胞结节;肿瘤细胞基本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大小不同,肿瘤细胞的边界清晰,细胞核较大,染色质的颗粒较粗,细胞核膜较厚,并且细胞核仁明显,呈嗜双色;肿瘤细胞出现病理性的特异性核分裂象,有些切片中可以见到瘤巨细胞。其余13例患者为混合细胞型的黑色素瘤,肿瘤主要组成部分为梭形黑色素瘤细胞和上皮样黑色素瘤细胞。肿瘤细胞内的黑色素的含量程度不同,有的瘤细胞内的黑色素含量丰富,有的瘤细胞内的黑色素含量极小。瘤细胞肿块内的血管通达,血管网密集,有些血管甚至出现高度扩张。

19例患者肿瘤起源为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发生恶性癌变,其眼睑表皮的细胞层中的黑色素明显出现增多。17例患者肿瘤起源于结膜色素痣发生恶性癌变,在这些患者的肿瘤肿块内,通常存在发生恶变的痣细胞。这种癌变的特点主要有:肿瘤细胞形状为圆形,肿瘤细胞的体积较大,且肿块内含有丰富的黑色素;肿瘤切片在进行脱色素处理后,可以看见肿瘤细胞的细胞质较为丰富,细胞核出现明显增大,细胞核仁明显。14例患者肿瘤起源为原发性结膜黑色素瘤,其中有5例患者为无色素性结节状肿块,主要组成部分为无色素性上皮样黑色素瘤细胞,并且大多数的肿瘤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呈阳性。

3 讨论

结膜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恶变严重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人群。肿瘤病变位置并无局限性,可能发生于结膜的任何部位,如内眦、球结膜、穹窿处,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呈现灰黑色结节状且肿块生长速度较快[2]。

目前,临床上,对结膜黑色素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3]。有临床研究者建议在手术专用的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并且扩大肿瘤的切除范围,可以降低手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接触肿瘤体,防止受到肿瘤细胞的侵入污染,避免肿瘤细胞蔓延增生。如在病理检查时,发现手术切除的边缘地带仍然残留着肿瘤细胞,应对这些肿瘤细胞存在的位置进行切除,或者进行冷冻式治疗。有关报道[4]称,对角结膜边缘出现的黑色素瘤可以进行角膜移植,能够对黑色素瘤的复发起到预防作用。近年来,有关研究[5]表明,进行黑色素瘤切除手术的结膜黑色素瘤患者在手术后使用0.04%浓度的丝裂霉素C滴眼液,滴于病变部位,能够抑制残留的肿瘤细胞的活性,成功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且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本次研究中,对50例结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结膜黑色素瘤起源主要以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发生恶性癌变、结膜色素痣发生恶性癌变、原发性结膜黑色素瘤为主,且容易在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况,为结膜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林锦镛,刘冬,李恩江等.26例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4):308-311.

[2]李强.43例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437-438.

[3]周虹,徐文荣,唐静等.眼部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3):512-513.

[4]顼晓琳,葛心,史季桐等.原发性眼眶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附3例报告)[J].眼科,2012,21(3):210-214.

[5],李月月,苏帆等.眼外蔓延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3):242-247.

上一篇:《金属工艺学》教学策略分析 下一篇:家庭宠物摄影用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