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时间:2022-08-17 10:28:27

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高校图书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也应当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现代化模式发展。本文通过对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分析,凸显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势,并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的途径,以期促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图书馆 服务模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95-01

21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对阅读及其服务内容和方式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给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成为了高校图书馆的普遍选择。数字图书馆不仅有着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料,还可以提供多种便捷服务,人们可以非常方便的对数字资源进行查阅和交流。然而现今很多高校图书馆仍采用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亟待改善。

1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特点

1.1 被动性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一般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读者进入到图书馆中,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之后,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才对其进行相应的借阅服务;在读者咨询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之后,图书馆管理员才进行相应的回答,提供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图书馆管理员主要提供的服务就是图书借阅操作、对读者疑问进行解答等,内容也主要围绕着其所在的高校图书馆中收藏的图书;而由于聘用的图书馆管理员的水平有限、投入的成本比较低、设备也不够先进,造成了图书馆的服务较为被动,缺乏创新力。

1.2 封闭性

传统高校图书馆一般都忙于对纸质版的图书进行购置、分类收藏、对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工作流程较为刻板,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之间没有交流和合作、共享的平台,各个学科的图书馆中收藏的图书重复率比较高,这就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的浪费;而每一个图书馆中的人员和设备配置都是比较少的,在提供图书的借阅服务和发挥图书应有的作用上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3 简单性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图书查询服务的时候,一般都只是根据读者提供的书目或者提供的关键词等线索对图书馆内的图书进行查询的,模式一般是一对一的,读者提供了信息,图书馆便可根据提供的信息搜索到相应的专题文献,然而,对读者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延伸,从而使读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有关的图书和文献的服务则做的还不够。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

2.1 主动性

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不仅根据读者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服务,还根据现今的教学现状和读者对图书资源或者相应的服务的需求,进行一些主动的服务,从而加强高校图书馆在传播知识和信息方面的功能,图书馆管理员也不再是等着读者上门咨询,而是运用网络,主动去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而为学校教育提供“第二课堂”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学业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2.2 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自身内部的图书文献的管理,还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图书馆和学校进行交流和共同享有,从而促进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拓展读者群体的范围。

2.3 深入性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再也不仅仅局限于对读者咨询的信息进行解答、对读者借还的图书进行处理等服务,而是对读者的疑问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使读者可以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接触到更多有用的图书资料和信息,高校图书馆不再仅仅收藏图书,而是对图书信息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专题栏目、复制翻译等服务创新成新型的信息资料的产生者。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的途径

3.1 转变传统的观念和理解偏差

现今很多领导者和高校人员还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偏差,有的人将数字图书馆单单理解成连接网络就可以达到图书馆数字化的目标,数字图书馆就是将图书及其查询服务转码成数字信息的形式,没有对数字图书馆具体的建设、未来的更新换代和不断地创新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没有重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的平台设置和共享机制。因此,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在采用高校图书馆服务网上操作的时候,还要加强其与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共享机制的建设。

3.2 发挥自身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在设备和场地这些硬件设施上投入成本,还要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完善。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地对其自身的服务内容和方式进行宣传,通过讲座和交流会等方式,使读者学会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对所需要的图书及其相关的信息进行快速有效地收集和利用;图书馆根据在交流和探讨中读者提出的需求,主动对教学科研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进行了解,为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图书资源上的强有力的支持,并不断开发适合学生和教师使用的信息咨询系统,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特色和重点对图书馆服务系统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利用网络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3.3 不断引进创新性技术人才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要想快速转变服务模式,就要不断地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专业性,要不断引进达到一定知识水平的创新性技术人才,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自身服务的软实力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操作方式和服务手段,熟悉各种网络系统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对网络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灵活应变能力,使日益复杂的图书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进行下去。

3.4 不断改进自身服务模式

图书馆运用网络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图书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还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对自身的发展同其他图书馆进行探讨和交流,分享心得和体会,从而不断改进自身服务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为读者提供更为广泛和实用的服务,这对促进图书馆自身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能够使读者享受到海量的数字化的信息资料,能够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转变自身的服务模式,使其更好地为读者进行服务,从而有效地拓展读者的知识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峰.数字化图书馆知识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3(5).

[2] 郭海明,邓灵斌.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2).

[3] 富平.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3).

上一篇:浅谈技工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下一篇:浅析高校后勤甲乙方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