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考评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17 10:22:22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考评模式探讨

摘 要:本文首先充分剖析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目标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有实验的课程和完全理论课程这两大类课程,分别设计通用有效的多元化考评模式,以期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多元化考评;通信工程

一、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

移动互联网和新型多媒体业务的日益增多,促使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持续演进,对通信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运营和管理等环节的人才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这对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一方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在应用型人才教学中,基础性课程要宽泛,理论深度要适度降低,实践应用内容要适度提高;另一方面,和高职院校培养的蓝领人才也不同,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充分激发和提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以掌握现代通信基本理论,具备优秀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认识能力。具体方法有,以工程项目为背景,通过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理论指导,重点培养、拓宽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多元化考评模式设计

传统的考试重点在“考”,强调以试卷成绩作为检验标准,强调统一性;而考评的重点在“评”,无特定标准评价学习结果,强调差异性。多元化考评强调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考评模式可以评估出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大体分为含有实验类和完全理论类。

1.针对含有实验类课程设计的多元化考评模式,包括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小组实验、期末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估。

(1)课堂表现:老师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课堂表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通过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上课的认真程度来衡量。

(2)课外作业:是为了拓展课堂学习,除了有课后习题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紧密联系实际或启发性的思考题。作业的书写认真程度反映了学习态度。思考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3)小组实验:在实验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考察学生在试验中的胆量、动手能力和小组成员协作情况。

(4)期末考试:这是一次总结性的测验,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检验,形式和传统相同,但具体题目要多结合实际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论应用的能力。

2.针对完全理论的课程,上述设计的考评模式缺少小组实验一项,拟增加小组讲解项目。

(1)小组讲解是指多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课堂上带领全班一起复习和讲解作业。拟设计的评分方式为小组自评、学生点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小组讲解强调每个学生都要参与,都要站到讲台上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组讲解的形式,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自信心。给学生机会做一次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

(2)小组自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教师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以及整个小组的协作情况,看是否有不参与的现象,小组成员是否能相互沟通等。学生点评是让班级其他学生给这个小组打分,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本考评方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充分分析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用多元化考评模式代替单一的考试方式来反馈教学情况,帮助完成培养目标;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小组讲解项目。在考评模式中,将小组自评、学生点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案例分析

本文在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应用了多元化考评模式。

“电磁场和电磁波”是全理论课程,对数学和物理基础要求很高,书本和课堂讲课内容大部分都是数学公式,枯燥难懂,而且要求识记的公式很多,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2~3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次老师,复习上节课内容和讲解作业。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参与度很高,都认真准备了PPT,且讲解正确,仪态大方。在点评环节上,学生们都积极点评,很多学生主动提问题、提建议,课堂气氛活泼有序。

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第一小组由于没有经验且人数较多,采取轮流讲解的方式用时较长,影响了课堂进度。后面的小组吸取了第一组的教训,有的采取问答的形式,有的采取相声的方式,有的采取挑错示范的方式,形式多样,而且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把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得枯燥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学习转变为快乐的学习。并且将课堂讲解的考评分数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实现了多元化的考评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建国,刘文华.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4).

[2]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3]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

[4]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5]古天龙,景新幸,郭庆等.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1).

[6]石晓玲.构建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多元化考评模式[J].南通大学学报,2008,24(3).

[7]徐琰.英语口语的发展性多元化考评模式实证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1,33(4).

[8]兰启发.多元考评模式:更新高校思政课考试理念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25(5).

[9]俞水香.<医学伦理学>课程多元化考评模式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4,28(7).

[10]曲晓慧,薄丽丽.网络环境与高校学生成绩考评形式多元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21).

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院级教研教改项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考评模式探讨”的成果。

上一篇: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战略 下一篇:企业深改形势下未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方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