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鼓膜穿孔52例临床治疗体会

时间:2022-08-17 09:47:20

外伤性鼓膜穿孔52例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贴补疗法的愈合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至2009年9月采用明胶海绵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52例(54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2例(54耳)术后平均13天愈合,所有患者外耳道、鼓膜修补处于燥,无渗液和感染。症状显著缓解,总有效率98.08%(49/52)。结论耳内镜下明胶海绵贴补鼓膜穿孔,视野清晰,贴补准确,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外伤性 鼓膜穿孔 贴补法 明胶海绵

中图分类号 R7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19-(2010)-07-02

外伤性鼓膜穿孔多系气压伤或直接外伤所致,以往多用氯霉素或酚甘油棉片贴补治疗。我院2006年11月~2009年9月采用明胶海绵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52例(54耳),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52例(54耳),其中单侧50例,双侧2例。男29例(31耳),女23例(23耳)。年龄9~66岁。鼓膜穿孔原因:掴耳31耳,爆震伤10耳,挖耳6耳,车祸伤5耳。病程最短5小时,最长2个月。全部患者均有耳疼痛、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鼓膜穿孔大多呈不规则裂孔、三角形或类似圆形。

1.2方法

所有患者受伤后来院均酌情应用消炎药3~5天,待鼓膜急性炎症消退后即行鼓膜贴补。75%酒精消毒外耳道皮肤,清理外耳道内的耵聍或异物,去除鼓膜穿孔边缘的血痂,经外耳道导入直径2.7mm的零度耳内镜外接图象转换器及照明用冷光源。取明胶海绵修剪成厚1mm、直径大于穿孔2mm的圆形片,贝复剂均匀喷湿修剪好的明胶海绵,在鼻内镜下将明胶海绵平铺贴紧鼓膜穿孔处,外耳道填塞消毒棉球,应用预防感染药物,在治疗同时嘱患者注意木耳卫生,勿用力擤鼻。

1.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头昏、耳鸣、耳闷症状消失,鼓膜穿孔耳内镜下无裂隙存在,表面血管纹生长,纯音测听气导提高至20dB以上。好转:头昏、耳鸣、耳闷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鼓膜穿孔明显缩小,听力提高10dB以上。无效:耳鸣、头晕症状减轻或无明显减轻,鼓膜穿孔与受伤时比较无缩小、甚至扩大,听力提高不明显。

2 结果

本组52例(54耳)术后平均13天愈合,所有患者外耳道、鼓膜修补处于燥,无渗液和感染。症状显著缓解,其中痊愈49例(94.23%),好转2例(3.85%),无效1例(1.92%)。总有效率98.08%。

3 讨论

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上较为常见,因鼓膜两面有丰富相互吻合血管网,修复再生能力较强。一般4周左右多能自然愈合,自愈率为16.7%~94.8%,平均自愈率54.5%,自愈时间8天至42个月。一旦感染,穿孔常变大,自行愈合的可能性明显减小,并且有诱发中耳胆脂瘤的风险,如果临床上给予早期干预,既能促进穿孔愈合,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外伤性鼓膜穿孔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干燥疗法,即不进行干预,让穿孔自行愈合。此法小穿孔愈合率较高(约70%),但需要较长时间(15~60天),大穿孔则难以愈合。穿孔长时间不愈合可引起耳鸣、耳闷等症状,易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如耳道不慎进水形成急性中耳炎,则穿孔更不易愈合。动物试验表明,鼓膜损伤后暴露于空气高氧浓度环境中会导致鼓膜硬化,不利于穿孔愈合。为尽早恢复鼓室的生理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多数学者采用不同的贴补方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以缩短穿孔愈合时间并取得明显疗效。

研究发现,鼓膜穿孔的愈合与细菌感染、穿孔缘上皮化、鼓膜供血不足及组织细胞再生能力低下、穿孔缘生长因子不足等因素有关上皮组织的移行生长在鼓膜穿孔的愈合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明胶海绵是源于动物的皮、肌腱、韧带中含有的胶原经部分水解后得到的一种制品,是一种氨基酸不全的简单蛋白质,无抗原性,制成明胶海绵后具有无数小孔,在外伤性鼓膜修补时能在穿孔缘引起反应性炎症,促进纤维增生,并利用其支架作用和有网眼能容纳细胞的增殖,让增生移行的上皮沿明胶海绵形成新的鼓膜。本文采用明胶海绵贴补法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52例(54耳),平均愈合时间13天,治愈率94.23%,疗效满意。由上可见,采用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可提高其愈合率,加速穿孔愈合,且对愈合后鼓膜的结构及听力恢复无明显影响。

上一篇:微波和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16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