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8-17 08:39:02

黑龙江省农民市民化的问题研究

摘 要: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合作生产导致的必然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在城市的就业、医疗、以及子女问题是中国的现今重要的民生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的有关政策,以及我省农民的利益角度出发分析了限制黑龙江省农民市民化的因素,以及研究解决的渠道。

关键词:农民市民化;城市发展;就业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由三个因素决定,首先我国政府致力于取消户口的差异,让户口不再有着农业户口以及城镇户口的差别。第二,根据我国“十三五”规划目标指出,要坚持城镇化建设,这就意味着要逐渐减少农村的数量。第三,对于我省来说,我省是农业大省,为了加强农业生产,逐渐采用合作社的方式,造成了农业产生多余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进入城市就形成了农民。从而带来了经济、福利、医疗、就业、教育等城市多重问题。所以农民市民化是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民市民化的基础理论

农民市民化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农业的人数,同时增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人数。对于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首先农田的生产需要增加就要减少农业的人数,将农业发展走向合作经济,大面积承包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方式。通过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技术,统一的产品更有利于农业的产品的储存和出售。通过大机械作业的方式,以黑龙江省为例,农业创收能够提高20%左右。但是农村人口不变,采用大机械作业,那么必然会导致一批人没有工作,大机械作业的自动化所需人员很少,促使农民进入成立打工,农民的迁徙,能够带来交通的发展,更重要能为城市增加内需,有了内需市场就更活跃,经济发展也就越快。

可以说,农民市民化的基础理论是建立在社会保障住房,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的,我国正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建设工作,在经济的建设中让人口集中。但是农村的土地怎么办,农民到城镇中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很多人面临了这样的问题。我国的发展方向是打算收回土地,进行集中承包,搞农场经济。然后原来的农民只留下小部分人进行土地的耕种,而多数的农民在城市中找到生存的方式。在农田的耕作中采用大机械化作业,改善原来小区域土地产量不高,管理麻烦的情况,通过大型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的产量,同时降低的农业的成本,正是基于多种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的要求提出的农村市民化方向。

二、黑龙江省农民市民化的发展现状

当前黑龙江省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农民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实体建设与精神分明建设出现严重的不对等,同时相关的福利政策没有落实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而逐渐形成了社会福利、城市市容、公平原则等多方面的问题。想要消除城乡的差距,将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就要组好冲突的缓冲带的处理,所以城镇化是一个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将零散的农村人员集中形成新的城镇,让农民逐渐适应城市的生活,然后逐渐的找到生活的方法。这样的形式也有利于政府在教育、医疗方面基础设施的投资。

三、限制黑龙江省农民市民化的因素

1、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公共服务的差异化

目前缺乏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政策,农民即便市民化,得到工作,但由政府未能提供完整的、无差异的公共服务体系。其亦然无法享受与市民统一待遇的公共服务,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其次,地方政府多代表城市居民的利益,制定的地方政策往往带有歧视色彩,对农民与市民的管理实行差异化。因为城市资源的紧缺,接纳能力的制约,由于接纳农民使其成为城市人,地方政府要支付高昂的资本代价,这导致地方政府往往被动吸纳外来人口,经济上虽接纳,政策上却排斥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农民更加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导致农民在城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教育等多方面遭受排斥。

2、农民自身缺乏可持续就业的职业竞争力

因为农民整体在进城文化程度都不高,又缺少城市工作的经验,因此他们在进入城镇前自身的资质还不全面,还不能迎合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大多数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缺乏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农村受到老传统文化的牵绊,落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与城市人民存在很大差异。

四、促进黑龙江省农民市民化的有效对策

1、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要逐渐将附着在户籍之上的权益相剥离,将户籍制度返璞于记录居住地人口基本信息并服务于全社会的基本性行政制度。将提供统一的公共服务基础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身份制度。城乡居民统一的身份,将会建立在基本公共福利均等化的统一之上。户籍制度改革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同步推进。统筹推进农民市民化,突破思想观念的约束,打破利益固化的枷锁,以消除城镇户口与非城镇户口居民的权益差别化的二元结构,利于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健康发展。

2、强化职业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黑龙江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尽快制定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原则和目标,逐步加强统筹规划和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培训能力建设。黑龙江省政府有关机构可通过定期举办关于就业保障政策及法规的免费讲座及培训等,为农民普及社会保障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使他们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就业的权益。同时,政府和用人单位要对加强对农民关于职业风险、职业病防范、职业健康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预防风险及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具有可持续就业竞争力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专业技能以促进其合理就业。

五、总结

我省的农民市民化进程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个出去阶段,必然会让一些人的利益受阻,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要致力于让农民逐渐摆脱对于土地的依赖,转向从事工业生产和服务产业的发展,更好实现农民市民化。

参考文献:

[1]陈永昌.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3(02)

[2] 赖思均.黑龙江省农民工市民化就业问题探讨[J] .经济管理.2015(06)

[3] 郭荣朝. 河南省农村人口城镇化对策研究[J]. 对外经贸. 2016(04)

(作者单位:150008黑龙江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上一篇:如何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谈现代农业环保面临的问题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