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悟晋商

时间:2022-08-17 08:29:49

北京晋商博物馆的首要目标就是拯救濒临灭绝的晋商文化,是在用行动来表达一种对文明的尊重。

电视剧《乔家大院》使得“晋商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而从筹建到对公众开放,历时18个月左右,建成于2008年的北京晋商博物馆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感悟“晋商”及“晋商文化”。

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这座低密度的高端仿古建筑园区,顿生穿越之感。

总经理赵国彦介绍,这是一座由9个独立楼群组成的园区。1号楼是晋商博物馆的主体展馆,共收藏了4万多件晋商商业文物;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配套会馆、商务楼、古代风情商业街等附属单元。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一个高端文化产业链,是一处集文化、旅游、商务、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

穷则思变

中国封建社会历来自给自足,重视农耕,轻视工商业。

儒家把农耕称为“本”,而将工商业称为“末”,几千年来都是扬本抑末,可以说“百工”“商贾”都在九流之“末”。然而,“晋商”却在商海历史中缔造了500余年的“神话”。那么,何以如此呢?

赵国彦告诉记者,其一,明清时期山西贫瘠。山西“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可谓是“三无”地区,这样一种自然地理环境,自然迫使山西人把求生存发展的目光转向别处,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山西人离开本土,辗转全国各地,以南北转贩为生计,走上从商之道。

其二,榜样的力量。由于抓住了各种历史机遇,加上自身灵活机动的经商谋略,晋商很快在商界站稳脚跟,并扩展自己的业务。最早走出去的晋商成功以后,会带动更多的本土子弟进入山西商号,通过精心培养,这些子弟们掌握了商业技能,并因此挣得丰厚利润,从而发家致富,过上让常人羡慕的生活,连父母兄弟亲戚朋友都跟着沾光。

对于第二点原因,赵国彦还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明了的例子。

十年寒窗,历尽千辛万苦,如果蒙上天眷顾,考中进士,授予七品官,年俸禄也不过区区数百两银子,如果没有养廉银或其他途径的收入,不要说惠及父母了,就是自己的日子也会过得紧巴巴。

然而,进入商号,尤其是票号,一旦留用并参与分红,一个账期下来,分个三五千两是常有的事情,那么是读书还是经商,就很容易选择了。看着身边的人走出去经商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激发了人们对从商的向往,从而渐渐形成重商的风气。

可以说,山西人在观念上对经商的认同和晋商丰富的后备人才力量,都确保了山西商业命脉的延续,而这也正是山西人500年商脉绵延不断的重要保障。人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专心致志在商海扬帆搏击了。

十六字箴言

现在,大家都在提晋商文化,那么何为晋商文化?赵国彦告诉记者,晋商文化的精髓可以用“节俭勤奋、明礼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16字来概括。

提及“节俭勤奋”,赵国彦说,现在馆藏的一本线装老册子《触目惊心·生意训言》里有一句话,给了他很深的感触。这句话是“丹桂有根,独长诗书门第;黄金无种,偏生勤俭人家。论做生意,与过日子一理,总不忘勤俭二字。”勤奋节俭,看似细节,然而持之以恒,大事可成。

“明礼诚信”不仅仅是做生意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明礼”、“诚信”不是晋商独有,但晋商却把这种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晋商票号来说,在清朝,晋商票号是不归中央或地方政府管辖的,政府并不以自己的公信度为晋商票号做保,因此,晋商票号其实就处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但是,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官员,照样愿意相信山西人开的票号,愿意把大宗银钱托付给票号,支撑这些民间票号上百年屹立不倒的因素,就是“诚信”。

晋商“精于管理”,其经营管理之道非常先进,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晋商那里就能找着根。

奇特的是,那时候也叫经理负责制,在道光年间,晋商就已经普遍实施财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经营制度,我们不得不佩服于老祖宗的精明。尤其值得称道的就是晋商的“人身顶股制”,山西商人把股份落实到了商号中的伙计头上,分红的时候不仅仅是东家掌柜有份,只要为商号发展做出贡献的,顶上股份,都能参与分红,这样的激励机制,是保持晋商群体旺盛生机和斗志的重要手段。这其实就是目前正被很多企业借鉴的员工股权激励,即使现在看来,也是非常先进的!

“勇于开拓”,更是晋商精神里边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山西人从黄土高原走来,没有一种拓荒者的精神,是不可能生存发展的。“走西口”说的就是晋商这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别的不说,单就晋商开辟的万里茶道,就足以说清楚这个问题。山西本身不产茶,却在有清一朝垄断了茶叶贸易上百年,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江南采茶,再将货物通过长途运输,穿过茫茫沙漠贩卖到恰克图,这个过程,没有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

“晋商文化不仅仅是属于山西人的,同时也是全体国人的宝贵财富,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晋商文化事业中来,包括晋商文物爱好者和收藏者。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工作,让越来越的晋商遗存得到发掘和保存,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这项工作,并希望能够加强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赵国彦如此告诉记者。

“传奇”的见证地

晋商给后人留下诸多宝贵的财富。

谈及为何要建立以非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博物馆,赵国彦坦言,“建立博物馆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阶段性的想法,当初更多是出于一种机缘巧合或者说是源于收藏爱好。正是出于这种爱好,在早些时候,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但凡碰见老晋商的东西就,自己都收集回来。日积月累,藏品逐渐增多,这中间也是一个对晋商文化逐步深入了解的过程。”

赵国彦向记者介绍了几种藏品。比如,信息量大、记载合伙人如何共同出资做生意的晋商旧式商业合同,内容包括了经营品种、股权分配、结算周期等等。这些商业合同文书,能直接反映晋商的经营管理模式。再如,商业文书和商人家书,这些信函都是体现商人经商和生活的第一手鲜活资料。

赵国彦说:“目前,晋商文化的研究比较困难、比较薄弱,乃至出现‘断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物的缺失,而我们收藏的许多藏品恰就能佐证、弥补大量晋商文化上的‘真空’,此时最大限度地回溯当年晋商的辉煌已经不是痴人说梦了。”

如今,北京晋商博物馆不仅拥有46000多件晋商遗存物件,同时,还成立了晋商文化研究院。

自建馆以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北京晋商博物馆多次在馆内举办大型公益演出、会议和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北京市“服务民生”的对口帮扶公益行动,还多次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

2011年11月,北京晋商博物馆升格为晋京文化产业发展基地,这就表示其将以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众人面前。

北京晋商博物馆的首要目标就是拯救濒临灭绝的晋商文化,这是在用行动来表达一种对文明的尊重。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博物馆承担着研究、宣传、教育和交流等社会责任,努力将中国商人身上的优良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展现给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

然而,作为私营博物馆,为了保证日常运营,博物馆必须要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赵国彦向记者介绍,晋商博物馆在实践探索中也形成了自身的商业运营模式。

目前,整个博物馆园区将商业运营与文化推广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依靠文化软实力及博物馆策划营销团队,已经形成了一条文化产业链,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经济收益模式。

对于未来的发展愿景,赵国彦表示,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把博物馆打造成为“联乡谊,聚乡情”的会馆,成为展示新晋商形象的阵地。

北京晋商博物馆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不断打品牌,树形象,积极发展晋商文化产业,努力将博物馆打造成为高端商业文化交流平台。与此同时,力争将博物馆打造成为晋商学研究的权威机构。

上一篇:风叶式支付一个都不能少 下一篇:这个画派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