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军 永远走在艺人前面

时间:2022-08-17 07:01:55

做这个行业也可能有一部戏就飙红的,但不是人人都这样。你要是奔这个守株待兔,那你很可能等一辈子也一无所获。大部分成功的,还是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

艺人应细分为三类人:艺术家、明星、演员。艺术家是塑造角色的,怎么塑造,就是把你打碎了弄成沫,再和上泥重新塑造,这是最难的,需要功底。明星是在演员的基础上用商业的方式包装出来的,有很多营销宣传的手段存在。演员是一份职业,以演戏的方式去生存和表达。

曾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做过四年经纪人的徐建军,现在自己做老板,他的世纪冠雄经纪公司,签了20位艺人,有姜武、曹颖、陈小艺、李诚儒、凯莉、盖丽丽、何晴等人,徐建军灵活搭配手中的新人和大腕,带演员上戏、接拍广告,公司运转得挺不错。

采访约在一个咖啡厅里,咖啡厅的生意很红火,前后都坐满了人。70年生人的徐建军一身运动休闲打扮,看上去很年轻,充满了活力,话匣子一旦打开,立即让人感受到他灵动而跳跃的思维。

徐建军学画画出身,1999年在国有企业工作,被公派去了巴哈马。因为无法舍弃文化这个行业,他毅然回国。在朋友的引见下,回国后开始做演出,那时正值F4全国巡演,他遇上了台湾柴智屏公司的一个经纪人,于是,他对经纪人这个职业有了最初的概念,也充满了好奇。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上海天视(香港TVB跟上文广合作的公司)在招经纪人,有朋友推荐他去试试,恰巧这家公司明确提出只要白纸一张的新人,不要在大陆做过经纪人的人,徐建军觉得是个机会。

上海天视给出的工资待遇不高,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但徐建军还是决定留下来。吸引他的是公司最正统的TVB培训,“我看到了人家非常专业的包装、培训、操作流程,从外型开始,以及根据个人特色制作的宣传册等一系列内容,受益非浅。那时候天视在全国招收演员,来应聘的有几百人,最后签了十个大陆的演员,全都是新人。签约后首先去香港TVB培训半个月。包装回来后开始进行市场推广,这个时候矛盾出来了。”

矛盾的起源其实也简单。上海天视的总监是从TVB派来的,TVB在香港很大牌,垄断了电视剧市场,但对内地来讲是陌生的;公司招的经纪人和演员,又都是新人,缺乏内地的剧组资源、导演资源。一句话,没有出口。

徐建军想起,他在演出时认识的一个副导演,于是就给他打电话。这时,正赶上2003年的非典,满目萧条,剧组基本上全停了。徐建军就去陪人家喝茶,建立联系。等到非典过后,剧组开始动起来时,徐建军的沟通终于有了效果,他手里的演员陆续开始进组上戏了。就这样一点点的发展,徐建军的业内资源累积到了上百人。

一年多以后,徐建军加盟到中国国际电视公司,一呆就是四年。那时候徐建军在公司里算是有经验的,所以很多腕儿都由他来带,比如陈小艺、曹颖、李诚儒、凯莉、盖丽丽、何晴、杜淳等。

新人如何变成明星

“最初做这行的时候人家不认可,就挺郁闷的。” 徐建军说,“有一次我带演员去见组,演员觉得合适,这时候

副导就说试试戏吧,其他人不用在场,我们就门外候着了。试完戏,导演跟演员说不错,于是制片主任就跟演员谈片酬,因为我们的艺人受过培训,马上就说:‘对不起,您要跟我谈戏没问题,要跟我谈酬金和档期,您真得找外面那个人。’在2005年之前他们认为经纪公司是“扒皮”公司。”

现在大家的观念转变了。演员自己去剧组,导演会主动问,你是哪个经纪公司的?经纪人是谁?这证明无论是剧组,还是演出商、广告商,慢慢开始认识到经纪人的存在。而事实上,艺人确实需要经纪人的专业、智慧和适当的周旋。

徐建军也曾经给演员争价钱。当时一个制片主任的话让他记忆犹新,“建军,你把你的艺人拉到王府井最繁华的地方,给你一小时的时间,找他签名的人超过10个,你说他的片酬是多少,我们就付多少!”徐建军无语了,新人不是明星啊!

那新人该如何变成明星呢?徐建军认为首先还是要接戏,有了作品才立得住。接戏之前,先做培训。一般给艺人培训时要讲清楚,哪些可以自行沟通处理,哪些必须交给经纪人打理。比如,艺人跟导演沟通,只沟通剧本和专业上的事,其他的一切都由经纪人回复处理,艺人不能私自决断。另外,剧组里这些人际关系是很复杂的,你如何获得别人的赏识信任,如何讨喜和大家打成一片,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都应该在新人培训内容里。

徐建军还非常关注艺人的对外形象。当带艺人出去做节目或者涉及舞台上一些活动时,特别注意妆面和头发是否凌乱,衣服是否走光,挺胸提臀等一些细节拿捏的是否到位。因为宣传一定是要展现给大家最好、最漂亮的一面。如果裤子拉链没拉就出去了,这就变反作用了。新人录节目的时候,同时会有几部摄像机拍摄,有全景有近景。所以必须姿态挺拔。一般有名气的演员,他们都能一个姿势挺两三个小时,因为她们清楚,镜头随时随地就会扫过来。

在徐建军看来,艺人应细分为三类人:艺术家、明星、演员。艺术家是塑造角色的,怎么塑造,就是把你打碎了弄成沫,再和上泥重新塑造,这是最难的,需要功底。明星是在演员的基础上用商业的方式包装出来的,有很多营销宣传的手段存在。而演员是一份职业,以演戏的方式去生存和表达,只不过比起其它职业更受人关注,也容易释放天性。

徐建军特别希望合作的个个是明星,只有这样收益才是最大化的,经纪的价值才能最大化的体现出来。“我们老喊姜武’武哥‘。他做人做事比较低调。上次播《我是老板》的时候,他才开始做宣传。” 徐建军沉思片刻,缓缓的说,“像范冰冰,一提她首先想到的是她的作品,《手机》、《还珠格格》等,角色是她的依据。她再通过别的方式炒曝光率,然后再嫁接到作品上,如此循环,才能做成恒星而不是流星。一闪而过的,这个圈子有很多,F4就是流星一颗,他们开演唱会的时候很红火,简直不可思议,尖叫!爆棚!规律就是这样,有好作品,再有好宣传,才是正确的道路。”

不为人知的故事

徐建军曾受北京经纪人协会之邀,撰写出版了一本实操类的工具书《红地毯》。缘起还是因为他一直奋战在经纪一线,系统地接受过TVB的培训,带过新人也带过明星,并且写了七年的工作日记,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徐建军在国际公司的时候,一人带十个艺人,配一个助理,相当考验人。那时候他包里总揣个本。某戏要找陈小艺,赶紧记下来;某戏找何晴,记下来;某事找曹颖主持活动,还得记下来。记下来后再与制作方、演员逐个沟通做出回应。热情明朗的徐建军工作起来缜密而细腻,每日收工回家后还要把工作日记整理打印出来,继续梳理需要立即跟进和隔日跟进的客户。“你知道,对咱们来讲一天可能有六个事,但这六个事是六个人啊!对人家来讲就是大事。所以对艺人还是要尽心,这是个态度问题。” 徐建军一脸诚恳地说。

耕耘多年终有收获。现在有不少朋友给他推荐新人,有中戏的也有北电的。徐建军没有一上来就给对方描绘波澜壮阔的前景,而是告诉她,明星在没有光环之前的那个阶段,是非常辛苦的,你有没有信心把这段走过去?因为有很多演员走不到终点就改行了。做这个行业也可能有一部戏就飙红的,但不是人人都这样。你要是奔这个守株待兔,那你很可能等一辈子也一无所获。大部分成功的,还是一点一滴努力的结果。

采访的时间很长,我们眼看着左邻右舍的客人纷纷离去了。我问,“建军你有多忙,周六日能休息吗?”他说,“基本没有周六日,如果忙起来的话,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会熬通宵。”问到是否会把幕后有趣的故事集合成书时,徐建军颇显保守,“等20年后我60多岁的时候吧,肯定是一本很好看的书,有很多花絮,还会涉及到很多人的酬金呢!”

上一篇:商业,你会选择哪些明星? 下一篇:夏利豪 别具姿采的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