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苦难变成财富

时间:2022-08-17 04:11:16

把苦难变成财富

蝇和蜂的命运

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著名的威克教授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首先,他把一只瓶子平放在桌子上,瓶的底部向着有光亮的一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只见它们在瓶子内朝着有光亮的地方飞去,结果当然只能撞在瓶子的壁上。经过几次飞行之后,蜜蜂终于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飞出来。它们只好认命,奄奄一息地停在有光亮的瓶的底部。

接着,威克教授把蜜蜂倒出,仍然将瓶子按照原来的样子摆好,再放进几只苍蝇。没过多久,它们全部从瓶里出来了,没有一只留在里面。苍蝇为什么能够找到出路呢?原来它们坚持多方尝试,飞行时或向上,或向下,或背光,或向光。一旦碰壁发现此路不通,便立即改变方向,最后终于找到瓶口,飞了出来。

在这个实验中,苍蝇和蜜蜂的命运截然不同。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苍蝇靠不懈的努力,在碰壁后总结教训,改换策略,最终找到出路;而蜜蜂却一条道走到黑,即使面对无法逾越的瓶底也不回头,自然只能陷于困境。

于是,威克教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横冲直撞,因为苍蝇的做法比蜜蜂聪明而且有用得多。

在遇到生活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跳出习惯的思想怪圈,就会得到出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有可能。就以登上珠峰来说吧,道路绝不仅仅一条。只要付出了不寻常的努力,就完全有可能获得不寻常的成功。面对人世万象,不要轻易说不可能。事实上,成功者遭受的失败或者犯的错误并不见得比一般人少。只不过他们勇于尝试,善于改变,直到心想事成。

毛毛虫的习性

法伯是一位法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约15厘米远的地方,撒放了一些它们最喜欢吃的松针。

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圈地爬行。时间慢慢地过去,1分钟、1小时、1天 …… 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饥饿难耐,精疲力竭,结果全部死去了。

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的话,它们就能够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我们有时会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来越窄,成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对照一下,这是不是和毛毛虫有些相似?事实上,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一定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个不是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奋斗者?

马嘉鱼的失误

马嘉鱼生活在深海中,有着银肤燕尾大眼睛,非常漂亮。每当春夏之交,便随着海潮飘游到浅海,溯流产卵。

渔民们捕捉马嘉鱼时,犹如囊中取物,毫不费事。他们先准备好一种编有孔的竹帘,在它的下端系好铁坠放入水中,然后由两只小艇拖着,就能将鱼群拦截。原来这种鱼生性倔强,不喜欢转弯,那怕是误闯入鱼网之中也不会停止。随着一条条马嘉鱼先后陷进竹帘的孔中,这些孔渐渐地紧缩起来。竹帘的孔卡得越紧,马嘉鱼变得越激怒,瞪着鱼眼,张开鱼鳍,拼命地往前冲。最终被牢牢卡死,成为渔民的“俘虏”。

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可是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一个人只有不被困难吓倒,才能有机会反败为胜。其实,只要我们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将目标加以调整,就一定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跳蚤的高度

动物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十分有趣。他们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没有盖子的杯子里,结果它轻而易举地从杯子中跳了出来。第二次,他们在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之后,用一块玻璃盖住了杯口。于是,它每次往上跳时,都因撞到这块玻璃而跳不出来。过了一些时候,动物学家把这块玻璃拿掉,可是跳蚤再也不愿意跳了,当然也就没有跳出杯子。

在很多情况下,人也和跳蚤一样。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时,不也会丧失对生活更高的要求吗?由于风霜的侵蚀,我们没有了棱角,自甘平庸,一味抱怨,再也不会尝试着去挑战生活了。即使日后自身素质提高了,力量壮大了,外界条件改变了,也不愿意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久而久之,使自己形成一种保守的思维定势,套在失败的“经验”中爬不出来,丧失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最终虚度年华,一事无成。

遇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试着往简单处想,因为也许事情本身没有那么复杂,就如同瓶子是空的,却非要去想象里面的液体有多重一样。这绝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种乐观的心态。具备乐观心态的人,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面对生活的勇气。一位先哲说得好: “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轻而易举地放弃,结果在距离金子6厘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只有不屈不挠地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言放弃,我们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小白鼠的不同结局

心理学家克拉特的小白鼠实验十分有趣,发人深省。

在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克拉特放入一只小白鼠。虽然水池面积很大,但仍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它落入水后,没有急于游动,而是一边转着圈子,一边发出“吱吱吱”的叫声。原来,小白鼠在利用鼠须这一精确的“方位探测器”测定方位。它的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来,被鼠须探测到。就这样,它对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离水池边沿的距离都心中有数。只见小白鼠尖声叫着转了几圈之后,不慌不忙地朝着一个选定的方向游去,安全迅速地抵达水池边沿。在几次实验中,它都安然无恙。

接着,克拉特又把另外一只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不同的是,它的鼠须事先已经被剪去。尽管小白鼠也一样地在水里转着圈子,同样发出“吱吱吱”的叫声,然而没有了“方位探测器”,探测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因为不知道水池边沿其实离自己很近,自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游出去,所以小白鼠放弃了希望,几分钟后沉至水底死了。克拉特得出结论说,在生命彻底无望的前提下,动物往往会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即“意念自杀”。被剪掉鼠须的小白鼠之所以葬身于水池,并非被水淹死,而是被它那“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游出去” 的意念所“淹死”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类似小白鼠所遇到的“水池”那样的逆境无法回避。的确,困境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地必须面对厄运。有一位名人说得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因此,无论我们面对何等的艰难困苦,都不能松开不该松开的手,轻易地放弃自己的雄心壮志。

青蛙的悲剧

在一次实验中,动物学家将一只青蛙投入滚烫的热水锅里。因为受到强烈的热刺激,它猛地跳了出来。接着,他们又把这只青蛙放进慢慢加热的冷水锅中。开始时,它感到惬意舒适,自得其乐。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尽管将水加热的同时,并没有在冷水锅上面加上盖子一类的东西,以防止青蛙逃出,然而它却不跳出来,直到被活活煮死。

动物学家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说,青蛙体内的感应生存危机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的强烈变化,而对周围出现的缓慢渐进的变化,则无法感应到。正因为这只青蛙在逐渐变得致命的危险降临时变得无动于衷,最终成为这次实验的牺牲品。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可怕的并非突然而至的危险,倒是缓慢而来的危机。究其原因,在于前者能够使我们自身全部的潜能调动起来,为远离它迅速做出各种应变反应;而后者往往让我们无法觉察到它的来临,甚至在“死到临头”时也毫无反应。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理就在于此。

上一篇:难忘的猪油渣 下一篇:古老的时尚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