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时间:2022-08-17 03:08:15

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摘 要:我刚接任两个语文教学班的学生存在课堂发言积极性差,课堂的气氛沉闷,师生互动性不足,师生关系常陷入僵局。学生胆量太小,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怕回答错,答对又怕他人说自己爱表现。

关键词:激励;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219-01

我刚接任两个语文教学班的学生存在课堂发言积极性差,课堂的气氛沉闷,师生互动性不足,师生关系常陷入僵局。学生胆量太小,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怕回答错,答对又怕他人说自己爱表现。学生的思想顾虑多,胆子小,缺乏自信心。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人们要“相信儿童,解放儿童”,表明教育应把相信孩子放在首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的唤醒、鼓舞。”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可以“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

一、调查研究,找出根源

首先,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我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到,学生有较重思想顾虑,课堂上怕开口。其次是问卷调查。为了更详细了解情况,我引导班里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着手制作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七年级全体学生,调查主题是自信伴我成长,题型有选择、判断、简答。有一道简答“课堂上答对说你是出风头,答错怕人说反话,你是如何看待的?”,有八成学生回答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学习,胆量太小,课堂上回答问题缺乏自信。再次,了解周记。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五交一篇周记。在周记里,学生可以就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畅谈。周记让我第一手了解本班的学习情况。批改周记时,我用一些鼓励性的语句指点津迷,鼓励他多参与教学活动。总之,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性差有老师引导欠缺外,更有学生自身的思想包袱大,缺乏信心。

二、搭设平台,树立自信

策略1:名人名言故事,先行引导。名人名言故事是那些名人自己生活阅历的一面镜子,可以给人启迪,引导我们前进,伴随我们成长。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校教室走廊挂有名人肖像及名言,但学生很少去关注它。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我看校园名人名言》。用一节课进行交流,谈谈体会。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情绪较高,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一人必备一本摘抄本收集名人名言故事,经典佳句。在教室大黑板的右边另外悬挂一块小黑板,一个月设置一个主题,按学号轮流一天写一句名言并利用课前五分钟讲述。经过长时间的收集,进行生动活泼的讲述,不仅丰富学生的视野,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敢说敢做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

策略2:口语交际训练,提高能力。一般地说,课堂上有两个因素影响学生开口说,一是他们不易用恰当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意思,一是他们怕出错。而出错是因为他们太紧张,所以创造一个适宜说的环境是教学的主要契机,这有助学生积极说。一方面尽力多鼓励学生,消除他们的紧张和恐惧心里,另一方面采取一些方法,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我结合教材“口语交际”,做好一个学期的口语交际训练统筹安排。开展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家人;说家乡;说特征,猜同学;讲故事等口语课。刚开始时,有个别学生不敢上讲台,我就让他坐在座位上或站在原位上说,这样他们就感到更自然。由易到难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说见闻感受、成语故事、名人名言故事、古诗歌和现代诗歌朗诵等活动,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获得,熟才能生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同学展现自我,学生的胆量得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发言也多了,交流的愿望也更强烈。

策略3:适当激励评价,鼓励参与。以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生,珍视他们的勇气,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气和不耐烦情绪。每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又取得了进步,有一种成就感。谁主动回答问题,记在成绩册上,就算平时成绩,一个月张榜公布一次,期末成绩可以适当提高。

策略4:创设教学契机,引导体验学习。在教授《小巷深处》时,我让同桌之间用红领巾将自己的眼睛蒙住,互相搀扶着从教室走到操场。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争着去表演。回到教室,我让他们说说眼睛蒙住后走路的感受。有了这样的经历,同学朗读课文,对文中人物的语气,心理活动,感彩等的体验就更深了,更能进入角色。这样的体验,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了,这是老师、他人无法替代的。我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学习材料。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小组的合作、分工完成,让学生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方法。学生亲自动手用心去做,应用多种途径去寻找所设想的答案。例如为了解金鱼的颜色观,五六个同学一个小组,分工准备四种不同颜色的金鱼各一条,不同颜色的卡纸若干,鱼缸三个。通过几次试验,学生就得出了结论。同学在研究的过程体验学习乐趣,同时,又增长见识。语文出版社的七年级语文课文后的所设计的“思考与练习”最后一道题目,常是让学生谈经验或说说看法体会,大多是开放式的题目。倘若学生没有自信,教师又不相信学生仍有老师代替发言,那么这些题目就达不到设计目的。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这也体现语文的内涵和生活的外延相联系。可以说探索学习是学习的一个制高点,是获取新知,发展自己的途径。

三、拓展常规,创设多样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新课程环境下,教学常规必须改革在先。我主要是从“小”做起。例如改进师生的问候语,老师:与语文共舞,学生:让生命欢歌;师:上课,生:我学习,我快乐等。问候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每隔几周换一次。教室课桌椅有多种摆列方法,视教学情况而定可以是圆桌型、马蹄型等,老师可以坐下来同学生一同讨论问题;给学生的作业多样化,可以是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动手收集等。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辐射备课。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有多种表现,有独到的见解,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提倡全员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经常转变教学的角色,创设多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

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越强,就越易学好,学生感到越易学,学习的自信就越强。“相信儿童,解放儿童”,我们教师也就会在学生的进步中改变对学生的失望看法而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了。

上一篇:提升展示策略 推进高效课堂 下一篇: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故事型导入案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