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条途径

时间:2022-08-17 02:09:56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条途径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成熟并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找准办学定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要逐步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坚持走一条切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等学校而言,办学过程中更应偏重学生的职业性和技能型培养,其作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同样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层次不齐,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涵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在校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环境为地理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特征的群体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文化成果,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性,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更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特点的研究,在办学过程中尽可能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当前,在很多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简单地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校园文化建设理解为举办几次校园文化活动,或者认为校园建设就是学生文化建设,而忽视教职工文化建设,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偏离其该有的正常轨道。

(二)忽视内涵塑造。一些高职院校原来的底子都很薄弱,很多其前身是中职、电大、函大等演变而来,因此长期忽视对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急于通过扩大校园规模,美化校园环境来弥补文化建设的缺失。在这个过程中,也就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的倾向,导致部分高校人文氛围不浓,人文精神匮乏。

(三)办学定位不准。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校园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办学定位还不够准确,甚至出现错位,校园文化的功利性过于强烈,只强化科学精神,而弱化人文精神,片面追求学生的理论学习,而忽视德智体全面发展。

(四)校企互通不够。在一些地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脱离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需求脱节。一些高职院校都是简单地采用普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在教学中简单地进行实践操作,没有紧跟企业的市场需求来制定自己的培养计划,从而导致学生学用无法衔接,就业成本无形增加。

三、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条途径

(一)注重内涵,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高职院校不仅要在扩大校园办学规模上、美化校园环境上加大力度,而且要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要形成全员育人、全员办学的良好办学氛围。在物质建设方面,要加大基础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力度,要保证学生基本的文体需求,比如体育馆、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必不可少,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风格统一,整体设计规范,基本设施齐全,这也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在精神建设方面,要不断融入文化的理念,比如校标、校训的设计和宣传,每个院校要结合自己学校的人文特色设计校训和校标,不能象征性地生搬硬套文化概念,甚至出现很多院校使用同一校训的现象。要重视学生文体活动的精神引领,开展一些诸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具有丰富内涵、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另外,还可以多举办系列的人文知识讲座,要把成功励志、先锋人物、文化论坛等多种主题文化活动引入校园,注重对广大师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注重融合,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互通。高职院校不能照搬普通院校的模式,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很多高职院校都实施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学校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就不得不考虑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问题。企业需要的应该是具备企业文化素质、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员工。正因为如此,如何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需要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突出-高职性,(高维度)、贯通-企业性,(长维度)、围绕-市场性,(宽维度),把相关文化容纳、整合到校园文化中来,共同建构三维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在教学工作中,要让学生熟悉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要让学生“身在校园,学在社会”。

(三)注重创新,不断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责任重大、架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院校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第一是要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与教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第二是要确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要着眼于市场需求来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新体系,在打造复合型知识结构上下功夫。第三是要强化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顶岗实习。要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现实生活,体验工作环境,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培养创造力。第四是要引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要切实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的文化工作体制和机制,注重发挥学工、团委、工会等职能部门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激发学生团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值得不断探索的系统工程。在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成熟并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对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找准办学定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要逐步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坚持走一条切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洁,浅析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7(63增刊):184-187

2 舒燕华,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9):57-58

3 孙蔚,建立立体结构的高职校园文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考证的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教师创新品质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