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祖孙乐陶陶

时间:2022-08-17 02:01:31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不过对于家中的老人,光是“敬”可不够哦,我们也不能忽略他们自身的个性与活力。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本身就是宝藏,让孩子与老人一起开心地游戏,去发掘生命中更多的精彩吧!

游戏一:“小大人”&“老小孩”

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和老人。

道具:无

说明:让孩子和老人的角色调换过来!

玩法:

·挑选一个周末,孩子不用去幼儿园的日子。

·事先(如前一天晚上)做好约定:第二天是角色互换的日子,孩子要负责为老人安排一整天的活动,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等。

·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第二天的主要活动安排,也可以由孩子自行安排(可以保密,能给老人惊喜哦),后者比较适合年龄稍大些的孩子,或在父母协助下实施。

·老人则可以想好孩子平时最常发生的一些问题,如不会系鞋带、挑食、要求多吃糖、要玩手机、把东西扔一地、不小心泼了一大杯水、感到很无聊……到时候“为难”一下“小大人”。不要那么严肃,记得尽量带入孩子的感受哦!

·面对“老小孩”提出的难题,“小大人”也要尽量以老人平时的语气来应对!角色换位,思考方式也要换位,可帮助相互更好地沟通和理解。

游戏二:物品联想

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

道具:一大张白纸,2种不同颜色的笔。

说明:对一件东西,老人与孩子的理解大不同!

玩法:

·随意挑选一样东西,比如扇子,把它写在大张白纸的中央,写得大大的,再画一个鲜明的圈。

·老人和孩子轮流说说,跟这件东西相关的,自己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扇子;可以是与扇子有关联性的物品,比如电风扇(都是扇风的),比如蚊帐(都是夏天用的,而且常常搭配着用——用扇子赶走蚊帐里的蚊子);也可以是与扇子相关的故事。

·每说一个,就从中央的大圈中画出一条线,把所说的内容简要的写下来(或让孩子画下来),画一个小圈。老人和孩子用不同颜色的笔,以示区别。

·直到一方再也说不出来了,游戏结束。

·数一数,总共说了多少件物品?再分类整理,总结一下:与这件东西相关的,老人都说了些什么?孩子又想到了些什么?(是不是很不一样呢?)

游戏三:记忆地图

适合:4岁以上的孩子。

道具:一张白纸,多种不同颜色的笔。

说明:在想象中走一次老人曾走过的路,并展望未来!

玩法:

·在白纸中央标注自己(家)所在的方位。

·在家的周围(白纸面积1/2以内),画出平时常去的那些地方:儿童乐园、超市、菜场、商店、小公园,等等。老人和孩子轮流画,各用一种不同颜色的笔,每次画一个,要注意它和家的方位关系和相对距离。如果孩子还不能画得很精确,可以请老人帮忙一起画。

·老人说说自己从前生活的地方、常去的地方,根据与家的相对位置,将它们逐一标注出来(白纸面积3/4以内)。如果孩子已经懂得数数,还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些地方,并标注“1、2、3……”,让孩子按照标注顺序将这些地点“连线”。

·老人和孩子轮流说说自己接下来想去的地方,同样根据与家的相对位置,将它们标注出来(整张白纸都可以画),每个人都换一种颜色的笔,还可以按照想去的时间顺序,或想去的强烈程度标注“1、2、3……”,并让孩子按照标注顺序分别将这些地点“连线”。

Tips:画完,并在这些点之间连线(根据实际关系,不需要都连上)之后,还可以拿它当游戏棋的棋盘哦!

游戏四:人生剧场

适合:5岁以上的孩子、老人和其他家人及朋友。

道具:就地取材,尽量发挥创造力。

说明:老人的人生故事,孩子一起来演!

玩法:

·老人说一个自己小时候、跟孩子一样年龄时候的故事。将这个故事作为戏剧的底本。

·分配角色。由孩子来扮演儿时的老人,老人扮演与剧中孩子直接相关的那个大人,如果还有其他的角色,就分派给其他的家庭成员。

·寻找服装、道具。在日常家居环境中寻找,尽量让每个角色都有至少一件与故事相关的服装或道具也可以是象征性的。比如,“老师”可以在衬衣口袋里插一支钢笔;“孩子”可以穿条带补丁的裤子;“爸爸”可以戴副眼镜;“妈妈”可以系根大围巾在身上当长裙……

·排练。由老人担任“导演”,把这出人生小品表演出来。每个人都要尽量去想象、体会故事发生当时,人物角色的心情和做法。排练至少3次以上,以便逐步添加细节,深化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把排练当作每日晚饭后或每周末的家庭常规活动吧!

·演出。这可以作为家庭聚会的“压轴戏”哦,拍段DV记录下来吧!

Tips:对于那些经典的故事,可以多次排演,并更换每个人所饰演的人物角色,大家来体会不同的人在同一个故事中,是如何感觉、如何行动的。

上一篇:在家提升宝宝身心发展(6) 下一篇:豆丁择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