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时间:2022-08-17 12:53:01

激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迎合时代的发展,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激励;兴趣;积极性;数学学习;效率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应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而充分地激励学生,发挥其能力至关重要。下面详细介绍如何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一、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

从激励手段的角度而言,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是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激励手段,通过正面积极的教学评价,教师能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数学学习。针对部分数学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使用激励的教学评价,如:“做得好,你还可以想想其他的解题方法!”这一类的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学生对更深层次的数学进行探究与摸索,引导优生进行更有深度的学习。针对部分数学后进生,教师也可以利用激励的教学评价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如“加油,你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优秀,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学好数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评价,教师表达了自己对学生的认可,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运用期待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激励,不但减少了数学后进生心中的挫败感,还直接增强了其信心,激励其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努力。

二、数学教学中激励的后果

在教学中,激励的效果各有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由于激励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来说,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它们的关系可表现为:学习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在这两个影响因素中,能力是个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动机激发则是较易变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激励调动起人的积极性。能力再强,但若不能进行有效的激励,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数学教学中的激励原则

首先,激励要因人而异。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

其次,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如果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无精打采、开小差、不交数学作业等,可以给予惩罚,但惩罚过重会让学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等;惩罚过轻会让学生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最后,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不要因为好生就可以优待或者特殊等。

四、激励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数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著名数学家的传记,课堂精心设疑,一题多解及灵活多变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去深入探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二,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当然,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心血,课前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授课内容,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并且要做到控制语速,问题要讲透彻,不能只讲结论,不讲过程,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记忆。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迷惑的地方在哪里,使学生能充满激情地去学习。

五、在数学课堂上的激励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热切地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生龙活虎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学生也无时无刻不渴望教师的关注与赞许。其实二者的活动表现是一对因果关系,教师的表现是因,学生的表现是果。教师是否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去引领学生,能否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个体,是学生能否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的直接动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激情,笑容可掬,魅力四射,就很容易使学生倍感亲切,爆发活力,喷薄灵感,其轰动效应是不由自主的。因此,课堂激励就显得十分重要。

激励是催人奋进的最有效的手段;激励可以使人增强自信,鼓足勇气,产生欲望,干劲十足,奋发有为;激励能使成功者更加坚定信念,意气奋发,锐意进取,乘胜前进,再创辉煌,使失败者能重新站立,振作精神,踩着教训,继续向前迈进,走向成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激励的方法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拉丰.激励理论第一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2.激励理论的应用(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俞文钊.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高校研究性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建构研究 下一篇:浅析公民法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